我倒是觉得排序这个东西要看情况决定先后,也就是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排序,表现为不一定哪个永远在最前面。
比如当我们要参加升学考的时候,那意味着直面竞争从而同类抢夺争斗,这时候平常心和三观正确就没有考试分数重要。
比如随便设想个问题,我学习挺好,但是也没有那么一骑绝尘的好,我也需要刷题以及琢磨我不会的题来提高成绩。
这时候你拿不会做的题目过来问我,我会做,但是如果我给你讲题,我会因此少做一道我需要做的题。
这时候我不会给你讲题,我会让你去问老师,我并不会告诉你因为给你讲题会影响我的成绩,但其实我就是因此不给你讲。
那么什么情况下我会给你讲题,是当你是我很好的朋友的时候,这时候我重视和你的关系,比如我想和你一起上大学并且上同一所大学,于是我愿意付出我的时间来拉你一把。
这样的心态和三观是不是正确,其实不太正确,但是如果我有孩子,我会这样教,毕竟心态和三观虽然于排序正确度而言,应当在分数之前,但是真到了录取那天,发通知书看的不是心态和三观。
【 在 muld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精力pk花钱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Nov 21 15:57:00 2025), 站内
:
: C老师说得挺好的。
: 即使是 既要又要,也没什么问题。
:
: 问题在于排序。
:
: C老师的排序是孩子情绪稳定、三观正确,然后才是学业(分数)。
: 我个人赞同这个观点。
: 和最近段永平的思路也差不多,最重要的是给孩子安全感。
: 然后孩子学业上能进步到什么程度,看他自己的天分、驱动力。
: 家长不必以自己为衡量标准,觉得自己985,孩子至少得211
--
FROM 120.24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