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不明白学生背古文的意义
不是比喻的问题
而是古文的行文规范会把核心信息往后压
一篇文章的主要信息基本都会在中段甚至后段
想要找到核心信息要自己慢慢找
而现代文的核心信息基本都在开篇
然后再展开
这样的行文方式效率比古文高多了
课本里学过的古文名篇里面
过秦论的主旨在最后一句
孟子各篇开头都是大量废话
五人墓碑记就是一盘散沙,就算看译文,也不知道他说的是啥
最恶心的是李密的陈情表,主旨在最后一段的中间,得用在辣子鸡里找鸡丁的劲头才能找到
每次阅读这种文章
我就替雍正感到深深的无力感
如果当时的文风能把主旨写在第一句
雍正也不至于那么短命
【 在 SunyataX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风格问题,只要骈对和比喻用得少,古文可以很简练。
:
--
FROM 106.120.64.*
他也是北大出来的,北大的学子怎么都成了这样
【 在 fryingbird 的大作中提到: 】
: 习惯就好
: 他的辩论方式主要就是三种
: 转移话题
: ...................
--
FROM 124.64.22.*
这是从小到大的习惯
和哪个大学毕业关系不大
【 在 thecommon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也是北大出来的,北大的学子怎么都成了这样
--
FROM 114.254.1.*
你要怎样了解?
你也不能在国外长期生活
反正我看日本动画,日本人对中国典故如数家珍,日本小孩也看夏目漱石
我也和公司英国人聊过,他也看莎士比亚的,知道仲夏夜之梦
【 在 thecommo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话说的太含糊,有点故意混淆概念。
: 国外到底是怎么学习本国文化的,与中国有何不同?在教学中占多少比重?
: 我估计你根本没去了解世界上主要国家的中小学如何学文学,就是想当然说的
: ...................
--
FROM 117.129.57.167
你是哪个大学的?
辩论不就是这样的
就像说意大利贼多
那每个人去旅游也是个例
你学哲学就知道,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 在 thecommon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也是北大出来的,北大的学子怎么都成了这样
--
FROM 117.129.57.167
说意大利贼多,怎么也要去过,确实见过,才好这样说吧。如果没去过,那也应该从可靠来源掌握数据后才说。
总不能拍脑袋就来一句吧。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是哪个大学的?
: 辩论不就是这样的
: 就像说意大利贼多
: ...................
--
FROM 124.64.22.*
我不了解,我也就不胡说,更不会想当然。
你说看过,那就能推导出学校教吗?
我倒觉得你有时间可以专门了解美国中小学等同于语文的课程是什么,教什么内容,这样就不至于拍脑袋了。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要怎样了解?
: 你也不能在国外长期生活
: 反正我看日本动画,日本人对中国典故如数家珍,日本小孩也看夏目漱石
: ...................
--
FROM 124.64.22.*
什么叫一拍脑袋来一句
如果你朋友告诉你意大利贼多,你信不信?
就像医生告诉你砒霜有毒,你还真问毒死多少了?
【 在 thecommon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意大利贼多,怎么也要去过,确实见过,才好这样说吧。如果没去过,那也应该从可靠来源掌握数据后才说。
: 总不能拍脑袋就来一句吧。
--
FROM 117.129.57.167
不用了解也可以知道
如果你和米国人聊,他对莎士比亚啥的如数家珍,你真以为是自己有兴趣读的?
早有人戏言,好莱坞最大编剧是莎士比亚,没得演了,还编个莎翁情史
【 在 thecommo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不了解,我也就不胡说,更不会想当然。
: 你说看过,那就能推导出学校教吗?
: 我倒觉得你有时间可以专门了解美国中小学等同于语文的课程是什么,教什么内容,这样就不至于拍脑袋了。
: ...................
--
FROM 117.129.57.167
开门见山的例子也有不少啊
比如神灭论,物不迁论
都是一开始就知道他在讨论什么了
但是一般来说核心信息在哪里比较典型?
我也说不准,要统计一下
【 在 fryingbird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比喻的问题
: 而是古文的行文规范会把核心信息往后压
: 一篇文章的主要信息基本都会在中段甚至后段
: ...................
--
FROM 202.19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