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谈逻辑上不通的地方。
1,现场录音。男学生解释到他是【第一次】,并且有希望【得到宽容】的意思。录音里有提【龌龊】什么什么的。道歉信上,写的是【做了下流的事】。请问,抓痒如何和以上联系起来?
2,杨和辅导员的第一次谈话(事发后第二天)。辅导员说,根据打飞机,【大概可以猜出是谁】,并且有提到【家庭影响】,【心理因素】。如何解释?
3,和另一个辅导员的谈话(事发后三个月)。已经三个月了,抓痒这个信息应该早就给到学校了。那么,这次谈话问题很大。
首先,辅导员录音【全程没提到抓痒】。如何是想调节,至少应该和杨提一下可能是误会吧?
另外,辅导员说男方父亲是有意当面聊,并且表示歉意的。请问,如果是抓痒,有什么歉意表示?最多是“澄清”一下。
辅导员还说,男学生因为是保送的,确实【有点狂】。意义不明。
而且,记者在小作文发出后,打电话问过杨,学校是否告诉了她男方是在抓痒。杨【明确否认】了。
如果抓痒成立,也就是说男方家长把抓痒反馈给学校后,学校根本没和杨说这事。非常匪夷所思。
4 武大通告"不雅动作"。很奇怪。如果男方家长反应了抓痒,武大应该是无法判断真假的,那不如直接让派出所来处理,何必自己“断案”?
5 杨的动机。在武大已经明确发了处分通告后,男学生已经无法保研了,为什么还要额外打官司?动机何在?难道是因为觉得处分轻了?
--
修改:ML232 FROM 219.142.146.*
FROM 219.14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