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为什么长三角地区饮食上不嗜辣?
辣椒各地多少都会有一些,但只是作为调味之一。嗜辣的是西南官话区域,受临近西南诸省影响,南宁市城区老友粉是辣的,多数人不知道南宁市中心此前有说官话的区域。
【 在 wyid 的大作中提到: 】
: 广西桂柳地区都吃辣的,和贵州湖南差不多,南宁壮族地区也会吃一些辣,完全不吃辣的主要是梧州还有钦北防这些跟广东比较像的地方,广西相当一部分人是喜欢吃辣的
--
FROM 36.23.83.33
辣的菜下饭,而且可以盖住不新鲜的味道,还可以出一身热汗防寒保暖。
所以内地穷困省份都好这口,江浙沪鱼米之乡富庶之地,吃穿不愁,干嘛去吃辣找罪受
【 在 ntstar (久违的事想起还是甜的) 的大作中提到: 】
: 同样是冬季湿冷,长江沿岸的川渝、湘鄂赣嗜辣,为什么江浙沪却不好这口?
--
FROM 163.177.68.*
辣是恶俗,嗜辣是食材贫乏,调味品短缺的造成的,有专门研究食辣习俗发生及扩展的专著,比人们想象的要晚的多,只是嘉庆年间,西南贵州因人口暴增 食盐食物短缺,才有了食辣习俗,渐向东北扩展。湘鄂的官方地方志,对嗜辣总体否定态度,越是地位高的越没有此嗜好,直到咸丰同治年间还是如此,曾国藩食辣,都被认为如此地位的人应该不吃这东西……
【 在 ntstar 的大作中提到: 】
: 同样是冬季湿冷,长江沿岸的川渝、湘鄂赣嗜辣,为什么江浙沪却不好这口?
:
--
FROM 106.121.68.*
葱蒜,花椒明显不是辣的范畴。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是调味
: 古代没有辣椒,用蒜、茱萸、花椒等增味
: 其中生大蒜依然是北方不少地区不可或缺的调料
: ...................
--
FROM 106.121.68.*
这是误解,湖广填四川时,并没有食辣习俗。嗜辣的原发地是贵州,向东向北拓展。
【 在 Demigod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湿冷跟辣没有必然联系,四川在湖广填四川之前喜好甜食
:
--
FROM 106.121.68.*
四川两湖在近代可都是富庶之地,天府之国鱼米之乡,论物产丰富,稻米水产品家禽家畜出产都不弱于江浙
【 在 ENV 的大作中提到: 】
: 辣的菜下饭,而且可以盖住不新鲜的味道,还可以出一身热汗防寒保暖。
: 所以内地穷困省份都好这口,江浙沪鱼米之乡富庶之地,吃穿不愁,干嘛去吃辣找罪受
:
--
FROM 143.89.49.*
辣有强烈刺激性,具备轻微成瘾性,所以吃辣吃惯了,不吃辣就不舒服,以前遇到过一个杭州的在武汉读书,刚来的时候吃不惯,后来是回老家吃不下了,觉得味道太寡淡。
所以食辣的区域在不断扩张,就算是江浙,随着人员流动,辣椒也是日益盛行,当初在南京的时候,就有好多川湘菜馆,生意火爆。
【 在 bocaj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误解,湖广填四川时,并没有食辣习俗。嗜辣的原发地是贵州,向东向北拓展。
: :
--
FROM 143.89.49.*
主要是在粮食不足的情况下,牺牲副食而保障主食的供应无疑是一种现实的办法,而采用重味道的调味副食来佐餐。
【 在 ntsta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嗜辣驱湿寒么
--
FROM 219.237.202.*
湖广填四川时根本没有食辣习惯,四川食辣是贵州传播过去的,也跟乾隆嘉庆后人口激增导致的相对食物不足有关系,不是什么填四川的人穷……湘鄂等地食辣要晚于四川,河南和湖广很多地方现在也不嗜辣,这屎盆子扣不到别人身上。
【 在 wzleva 的大作中提到: 】
: 泰国古代都很穷的,因为他们生产力低下,都是人力耕田,连个耕牛农具都没有,根本无力开垦。也就到了现代,有了现代化工具,才仗着水热环境农业发达起来。
: 辣是穷人解决下饭问题的最优解,辣椒这东西自家院子里种一点点就够吃很久。
: 相比较而言,盐就贵多了,得靠海或者靠盐井,糖就更贵了,需要大面积种植甘蔗甜菜之类的,才能扎出一点点糖。
: ...................
--
FROM 219.237.202.*
辣椒传入后,很长时间是做为观赏植物的。清初全国都没有食辣习惯……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明朝上的岸
: 清初填的川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13,4」
--
FROM 219.23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