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为什么长三角地区饮食上不嗜辣?
生葱如果过量一样会有害健康,但葱烧熟吃明显多得多,熟葱根本不辣,是普通蔬菜,也就是韭菜之类级别。
中国主要是熟食,熟食比例在全球是最高的。生食葱蒜与辣椒用量相比,根本差着数量级,如果能够等量齐观,确实可以说这也是嗜辣,也有危害。
最后,川菜本身辣不辣,不要以嗜辣人群体口味而定,比两湖鲜辣强些也不能说是不辣的标准。改良川菜已经存在,但有很多人依旧受不了改良减辣后的川菜。这都是事实。
最后,改良少放辣椒值得提倡,过于追求重口味是嗜辣泛滥的症结,这个认识也得有,提倡不要养成追求重口味的习惯,在下一代上从源头改善,也是值得提倡的。我爱人全家都是在湖南,下一代其实根本很排斥辣椒,只要家里注意,都没有染上嗜辣恶习。我岳父甚至早几十年就不吃任何辣椒了,他本身几辈子湖南人,很能吃辣的,但并不喜好,自觉逐渐一点都不吃了。我岳母却是无法改习惯,这也无可厚非,她很自觉,自己单做辣菜,不让孩子吃(其实孩子没有天生爱吃辣椒的,碰到一点都很受不了)。总体,我所接触到的湖南00后,基本上嗜辣的非常少,吃点辣也的也是一年不吃辣椒也没事。不会长期重口导致成瘾的嗜辣。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啊
: 所以杠了半天
: 你的这个论点我做两个小修正:中餐一般讲究生葱熟蒜,葱大量生的用;生蒜好吃但推广不开不是因为辣,而是因为臭,其实大葱和韭菜都有这个问题,所以古人不食荤指这些有气味的调料,你说不是大多数,但吃的人不少,“吃面不吃蒜,味道减一半”
: ...................
--
修改:bocaj FROM 219.237.202.*
FROM 219.237.202.*
注意,原文是"人多采用",如果为假,没有讨论的必要,如果是真,那么不可能指食用。你说的没有大规模,跟人家字面意思已经不符。至于该记录的番椒是否后来的辣椒,学者有专门文章,明确结论,你可以不采信。
你对于我举的贵州地方志首次记载辣椒的史料,不要主观臆断,不顾基本历史进程。首先这条贵州地方志首次记录已经是康熙六十一年,湖广填四川高峰时期是康熙三四十年。后面人数根本不能和高峰期相比。其次,直至康熙六十一年的这条史料依旧认为辣椒是药,且只说土苗有代盐的行为,也就是汉人没有。即便是之后还有少量贵州的移民,也不能确定说是有食辣风俗的人。再有,贵州人不是湖广人,贵州移民的数量占比比较有限。
最后,引种的记载和食辣习惯传播没有必然联系。引种即便存在,也不能推翻,学者关于嘉庆以后贵州食辣风俗北传的导致四川沾染此习俗的结论。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里面有个规模和认知的问题
: 江浙知道番椒辣但没有大规模食用
: 与采用冬月以代胡椒并不矛盾
: ...................
--
修改:bocaj FROM 219.237.202.*
FROM 219.237.202.*
你在广西长期居住过吗?还是只是看了网上某些愤青的文字?
既然你也提到拨下来的经费,那显然是为了迎合中央的布局,或者说中央立一个和谐自治区的想法。
本地人没几个知道布洛陀,更没几个认为自己跟侬什么关系。
【 在 bocaijun 的大作中提到: 】
:
: 广西现在炒作的壮族英雄侬智高,壮族图腾密洛坨都是名族主义学者人为扭曲的结果,前者在文革之前都是造翻分裂者的形象,而且历史上这个人是汉人,祖上从中原迁到江南再迁到广西和越南,只是和当地土著女通婚。在文革前,因为反抗狄青,反而越南评价高。文革后摇身一变变成壮族英雄了。那狄青算什么呢?密拓洛是2000年后才人为造假的壮族图腾,原来和苗瑤关系更大一些。
: 你不知道不等于没有,因为名宗口子其他没事干,但是每年拨下来的经费不少,加上地方zf的推动。这批吃明族饭的精英,骨子里就反汉甚至反华。现在连桂林这种传统的汉区,都搞得壮味十足。广西解放后可以说重塑了历史
--
FROM 36.17.107.58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八宝辣酱魔都有啊,比杭州还不能吃辣的地方
: 辣三丁随手搜个杭州的
:
: ...................
没的就是没的。本地超市到杭帮菜馆子都没的。不
--
FROM 183.131.124.*
【 在 Demigod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在广西长期居住过吗?还是只是看了网上某些愤青的文字?
: 既然你也提到拨下来的经费,那显然是为了迎合中央的布局,或者说中央立一个和谐自治区的想法。
: 本地人没几个知道布洛陀,更没几个认为自己跟侬什么关系。
不脱落本来就是2000年后才人造的。另外汉族人不关心侬智高很正常。壮族精英怎么想就是另外回事了。你不要总以为汉族怎么想有用。自治区现在除了已经出事过的疆藏。今年出事的内蒙,全是少族精英推动的。还有中央可没说过去自治了就要去汉族化。锅不要乱甩,名族地区凡事出事,最后查起来全是两面人的结果。
--
FROM 183.131.124.*
西湖醋鱼,乃至于所谓杭帮菜,在杭州没有群众基础,感觉是楼外楼弄出来的吧?街头巷尾的饭店几乎看不到,都是外来游客多的地方有。
【 在 wyid 的大作中提到: 】
: 西湖醋鱼出了名的黑暗料理
--
FROM 36.17.107.58
【 在 mil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吃辣受欢迎是个普遍现象,不是一小堆人认为的。川菜馆分布之广可见一斑。即使在传统不吃辣的苏南浙北地区也很多。
: 如果有人说不爱吃,那就涉及到个人口味问题了。
那香港为什么川菜馆子没生意?没出事前香港全世界游客也够多吧。但是香港却有好的江浙菜馆子。台湾也没有。归根结底不是好吃不好吃,而是移民人口多了自然带起来了。再加上吃辣对味觉有麻痹作用,习惯了就会口味阈值越来越高。所以很多川湘人士到江南觉得没法吃,就是这个道理。江浙土著吃川菜到底也就海底捞的地步,本地的川味观什么的是杭州土著开的改良川菜。而深圳那边川湘菜馆比苏沪杭多,也是因为这些地方移民人口比例比江南高。杭州这边川菜受众还有一批不是外省人,而是建德桐庐磐安金华衢州人。
--
FROM 183.131.124.*
【 在 Demigod 的大作中提到: 】
: 西湖醋鱼,乃至于所谓杭帮菜,在杭州没有群众基础,感觉是楼外楼弄出来的吧?街头巷尾的饭店几乎看不到,都是外来游客多的地方有。
不,老杭州吃的。就是西湖醋鱼其实很难做,要以前鲜草鱼去腥做得好吃很难的。
杭帮菜怎么没群众基础,杭州翻台率最高的就是外婆家绿茶这些杭帮菜菜馆好吧。事实上杭帮菜是跨地区连锁最成功,全国连锁的川菜馆,除了火锅店外,没有一家门店数量比外婆家多的。其他杭帮菜连锁绿茶名气也很高。
--
FROM 183.131.124.*
外婆家绿茶里有几个点西湖醋鱼,龙井虾仁 ,叫花鸡这些的?
【 在 bocaijun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不,老杭州吃的。就是西湖醋鱼其实很难做,要以前鲜草鱼去腥做得好吃很难的。
: 杭帮菜怎么没群众基础,杭州翻台率最高的就是外婆家绿茶这些杭帮菜菜馆好吧。事实上杭帮菜是跨地区连锁最成功,全国连锁的川菜馆,除了火锅店外,没有一家门店数量比外婆家多的。其他杭帮菜连锁绿茶名气也很高。
--
FROM 36.17.107.58
【 在 Demigod 的大作中提到: 】
: 外婆家绿茶里有几个点西湖醋鱼,龙井虾仁 ,叫花鸡这些的?
不是名字是老杭帮菜才算杭帮菜的好吧。本地菜系的风格再拓展新菜不行吗?杭州还有杭帮菜博物馆呢。一大堆叫得出叫不出的菜。菜系这个东西一吃就能感觉出来了。
只是因为外地人多了,外婆家绿茶现在也越来越重口了。
--
FROM 183.1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