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个人关于小米汽车的一些想法
小米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来进入汽车市场,正处于技术成熟产品换代的关键节点。轻骑杀入,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
具体来说,原创外形设计风险高且代价不菲,小米设计集各家之长,不需要大牌设计师,就可以用更低成本来设计出更讨喜的外观;底盘设计,吉利砸锅卖铁投入资源才搞出一个全新的架构平台,小米具备一流水准的底盘技术,花费成本对比吉利应该有数量级的节约;智能驾驶,先驱的特斯拉、华为,还有小鹏,走了很多冤枉路,花了不少时间探路,而小米在技术路线趟得差不多,只差临门一脚的情况下强势介入,时机选择非常精准,按公开的版本计划,与领跑者差距也就半年,这是什么样的研发效率和速度;智能座舱也是类似,车机交互日趋成熟,以小米在手机系统上的积累,一入局就可以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准。而且小米自带数码圈流量,营销水平,人气热度对车圈就是降维打击。
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推出全方位具备竞争力的产品,造就了一诞生就破界出圈小米汽车。不得不佩服雷总眼光和时机的把握。对资源利用能力,对系统的整合能力,对流量的把控能力,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等等都是顶级的。
不过小米进军车圈只是有了一个梦幻开局,一旦身入局中,直面惨烈的环境,后续的硬碰硬的竞争还是避不开的。当没有捷径可走的时候,小米还能继续突飞猛进吗?
看看小米那些笨笨的同行,死磕新能源的特斯拉,死磕自研的华为,死磕换电的蔚来,死磕智驾的小鹏,也许他们没有找到成本最低的路径,选的路也不一定走的通,但可以看到不断试错的勇气,死磕换来的是整体产业的宝贵经验,相比来说,聪明的小米看起来更像一个另类。
真心希望接下来小米也能笨笨地在一些领域做一些死磕到底的工作。接下来作出的选择,也许会决定小米会是一个成功企业,还是一个伟大企业。
--来自微微水木3.5.14
--
FROM 114.240.234.*
开局不错,但成功路径依赖也可能对长远发展造成影响,看小米怎么调整来打接下来的硬仗吧。
【 在 zyshaw01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难听点”偷”了吉利的技术,抄了保时捷的外形,造了辆自带巨额流量,争议性极强的车,车圈自媒体乐疯了,整个4月像过节一样,流量都吃饱饱的。但这车还得小众,希望suv能快点出。
: --
: FROM 39.144.124.*
--来自微微水木3.5.14
--
FROM 223.104.41.*
我米又偷偷领先了
--
FROM 219.142.137.*
手机日子难过
想造车翻身 很难
挣钱的国产品牌有几个
【 在 slide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米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来进入汽车市场,正处于技术成熟产品换代的关键节点。轻骑杀入,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
: 具体来说,原创外形设计风险高且代价不菲,小米设计集各家之长,不需要大牌设计师,就可以用更低成本来设计出更讨喜的外观;底盘设计,吉利砸锅卖铁投入资源才搞出一个全新的架构平台,小米具备一流水准的底盘技术,花费成本对比吉利应该有数量级的节约;智能驾驶,先驱的特斯拉、华为,还有小鹏,走了很多冤枉路,花了不少时间探路,而小米在技术路线趟得差不多,只差临门一脚的情况下强势介入,时机选择非常精准,按公开的版本计划,与领跑者差距也就半年,这是什么样的研发效率和速度;智能座舱也是类似,车机交互日趋成熟,以小米在手机系统上的积累,一入局就可以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准。而且小米自带数码圈流量,营销水平,人气热度对车圈就是降维打击。
: 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推出全方位具备竞争力的产品,造就了一诞生就破界出圈小米汽车。不得不佩服雷总眼光和时机的把握。对资源利用能力,对系统的整合能力,对流量的把控能力,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等等都是顶级的。
: ...................
--
FROM 221.222.20.*
大部分过说错了
不是轻骑杀入,汽车行业自建工厂一定是重资产投入的,周期长
完全建一个高科技现代化工厂,成本必然低不了
小米也请老外来参与设计,选择这个外形就不是走低成本的道路,从成本考虑就不会把外形做的这么复杂
只是一个讨巧,风险低的外形设计道路
不过产业链成熟,这个好处是实打实的,但这对所有车企也是公平的
【 在 slide (行云)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米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来进入汽车市场,正处于技术成熟产品换代的关键节点。轻骑杀入,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
: 具体来说,原创外形设计风险高且代价不菲,小米设计集各家之长,不需要大牌设计师,就可以用更低成本来设计出更讨喜的外观;底盘设计,吉利砸锅卖铁投入资源才搞出一个全新的架构平台,小米具备一流水准的底盘技术,花费成本对比吉利应该有数量级的节约;智能驾驶,先驱的特斯拉、华为,还有小鹏,走了很多冤枉路,花了不少时间探路,而小米在技术路线趟得差不多,只差临门一脚的情况下强势介入,时机选择非常精准,按公开的版本计划,与领跑者差距也就半年,这是什么样的研发效率和速度;智能座舱也是类似,车机交互日趋成熟,以小米在手机系统上的积累,一入局就可以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准。而且小米自带数码圈流量,营销水平,人气热度对车圈就是降维打击。
: 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推出全方位具备竞争力的产品,造就了一诞生就破界出圈小米汽车。不得不佩服雷总眼光和时机的把握。对资源利用能力,对系统的整合能力,对流量的把控能力,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等等都是顶级的。
: 不过小米进军车圈只是有了一个梦幻开局,一旦身入局中,直面惨烈的环境,后续的硬碰硬的竞争还是避不开的。当没有捷径可走的时候,小米还能继续突飞猛进吗?
--
FROM 39.144.50.*
雷总押上一生的信誉,不可能像你说的这么简单,就为了自带支架,雷总就买了一筐各种支架去体验,雷总3年造车,看着老了10岁
--
FROM 60.217.208.*
为什么说「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
能把别的车企混不下去的人聚在一起,打造一个爆品,这本身就很牛了。从人才成本上来说,比挖人低多了。
【 在 slide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米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来进入汽车市场,正处于技术成熟产品换代的关键节点。轻骑杀入,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
: 具体来说,原创外形设计风险高且代价不菲,小米设计集各家之长,不需要大牌设计师,就可以用更低成本来设计出更讨喜的外观;底盘设计,吉利砸锅卖铁投入资源才搞出一个全新的架构平台,小米具备一流水准的底盘技术,花费成本对比吉利应该有数量级的节约;智能驾驶,先驱的特斯拉、华为,还有小鹏,走了很多冤枉路,花了不少时间探路,而小米在技术路线趟得差不多,只差临门一脚的情况下强势介入,时机选择非常精准,按公开的版本计划,与领跑者差距也就半年,这是什么样的研发效率和速度;智能座舱也是类似,车机交互日趋成熟,以小米在手机系统上的积累,一入局就可以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准。而且小米自带数码圈流量,营销水平,人气热度对车圈就是降维打击。
: 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推出全方位具备竞争力的产品,造就了一诞生就破界出圈小米汽车。不得不佩服雷总眼光和时机的把握。对资源利用能力,对系统的整合能力,对流量的把控能力,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等等都是顶级的。
: ...................
--
FROM 114.246.97.*
轻骑是相对现有圈内玩家来说的,避免了很多低效和重复投资,可以一开始就站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当然hw没直接下场,更“轻”一些。
【 在 huangk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部分过说错了
: 不是轻骑杀入,汽车行业自建工厂一定是重资产投入的,周期长
: 完全建一个高科技现代化工厂,成本必然低不了
: ...................
--来自微微水木3.5.14
--
FROM 223.104.41.*
对雷军来说,如果错过了新能源汽车这个时代的机遇风口,才是更不能接受的吧,相当于如果之前错过了智能手机的发展机遇,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小米,简直会抱憾终身。当然看到机会需要水平,能把握机会也是需要水平的。
【 在 spritesw 的大作中提到: 】
: 雷总押上一生的信誉,不可能像你说的这么简单,就为了自带支架,雷总就买了一筐各种支架去体验,雷总3年造车,看着老了10岁
: --
: FROM 60.217.208.*
--来自微微水木3.5.14
--
FROM 223.104.41.*
小米造车还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没有跟风新能源车有些莫名其妙地所谓“创新”,比如隐藏式门把手、无实体按键、低风阻轮毂
--
FROM 114.8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