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宋plus/唐plus dmi 油耗测试结果
【 在 freshcool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不还是类似吗
: 无非就是谁做得更好就是了
所以我一直在引导你不要调入这个逻辑陷阱虚无化
一开始我就告诉你了,目标一样不代表就是一代,也不代表是类似的东西。量变自然引起质变
19世纪的发动机也是烧汽油做功,21世纪的发动机也是烧汽油做功,按你的逻辑无非就是谁做的更好,他们俩是一代么?
--
修改:guanshuit FROM 167.220.232.*
FROM 167.220.232.*
去掉一个最低分,去掉一个最高分。
得到的才是平均分。
【 在 chuanl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宋dmi 2.76L 我日....
: 幸好还没下单唐dm...
--
FROM 223.104.134.*
【 在 dawei78 的大作中提到: 】
: immd发动机直驱只有加速和高速才用
: 80巡航也是发一会儿电用一会电 油耗和电池大小没关系
: 比亚迪电机功率也不大啊
电池容量差了十几倍,根本不是一个技术水平的东西。电池容量就和内存一样,决定了系统调度的难易程度,同时又影响成本,i-MMD选择了低容量大倍率电池省成本,比亚迪选择了全产业链拉低成本直接上大容量硬刚,简单粗暴力大飞砖,比日本人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小家子气领先一代。
各种工况下动力分配比例都落后于比亚迪,结论发布会PPT上就有,想了解技术细节注意看图就行。
--
FROM 167.220.232.*
牛逼,等你们先使用,我先看看,好的话就换
【 在 bufu123456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太牛逼了,就等车主买车后的实测了,别说2.几,4.几也是非常优秀了,真是的话,比亚迪股价还能翻倍
:
--
FROM 159.226.89.*
是的,按照量产车一年多前应该出设计方案布局好产业链,再往前推2-3年申请专利,再往前推3-5年设计研发
只看这套系统的话,一般厂商要用6-8年,前提是有比亚迪各方面的积累,如果其他厂商也跟随切换的话,可能花更长时间
虽然差了一代半,但绝对不是看到就能追上的距离了
可以说,中国绝对领先了
【 在 guanshuit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从不绕弯子,一句话给你点明白核心区别,目前大部分车评人和媒体基本还处于懵逼状态。
: 混动的终极目标是极限约束油电分别在各自的最优区间输出,这一个逻辑上,各家基本都一致,所以不能笼统的说逻辑上一样就一样。
: DM-i领先i-MMD一代半是因为在 中(注意) 低速可以尽可能多的使用电驱,说白了,更广的释放了电驱的优势区间同时竟然还降低了成本。
: ...................
--
FROM 121.35.181.*
【 在 jinlixishui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比亚迪那些技术,单个看并不是多牛逼吧
: 至少发动机不是最先进的,电池也不是的固态半固态电池,电机估计也是普通永磁电机
: 关键就是以一种开创性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你说的低速高速都让发动机工作在最佳状态,并且还能利用上电车能量回收
: ...................
这个还是要分开看的,量产的,PPT上的,你不能拿量产的去比PPT上的。要比也是现在这款和科技公司三五年前的PPT去比。
发动机,DM-i使用了量产最高热效率发动机
电机,第一款自动绕线扁线电机,电机效率我没看错应该是业界顶级水平
电池,混动高功率刀片电池,安全性,温控,电控全部是顶级水平
这里面任何一个技术全部现货,全部白菜价,随便拿出来一个都能够让科技造车公司股价大涨一波。
--
修改:guanshuit FROM 167.220.232.*
FROM 167.22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