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插混车型的燃油蒸发物问题,BYD早在二零零几年就开始研发解决方案,并已从那时布局覆盖各种路线的专利。
在后续的各型号插混车型中,BYD也采取了多种可行的专利路线来确保燃油蒸发物的合规限值。无论是高压油箱、常压油箱还是智能化主控系统,都是可有效控制燃油蒸发物合规的路线之一。
当BYD很多年前开始寻找插混车型的燃油蒸发物解决思路时,长城连插混车型的燃油蒸发物有何问题都还不知道——因为直到BYD量产插混车型多年以后,长城才刚刚摸到插混车型入门的影子。
而现在,长城从零部件集体外购刚刚入门插混车型之后,是否在插混车型领域有了更透彻的研发进步,这一点虽然不用做直观论断,但是可以从其技术认知来侧面判断。
至少,从长城在“举报信”中渲染与诱导的这种“只有高压油箱=燃油蒸发物合格”的技术认知水平来看,它仍然迷失在零部件外购入门的低层面中止步不前,甚至沦落到了与某些键盘狂欢自媒体相同的层次。
【 在 sxj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很好奇啊,网上搜了一下插混燃油蒸发的问题,2017年,长城汽车李长江发表了一片文章,讲有两种技术路线,一种是高压邮箱,一种是常压邮箱+燃油冷却,后来比亚迪申请的专利和这篇文章里面的技术方案相近吗?把它产品化了?长城汽车没有进一步研发?
: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 对于插混车型来说,要让燃油蒸发物排放这个子项目满足排放法规,关键的难点是要解决炭罐击穿的隐患。
: : 炭罐击穿之后,燃油蒸发物无法被有效吸附,才会导致排放到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超标。
--
修改:FHWYSH FROM 84.17.37.*
FROM 84.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