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杨广占领朝鲜而善终,是不是千古一帝了?
【 在 hanfengze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
: 杨广和刘彻很像,都喜欢“干大事儿”。都有干大事儿的雄心壮志,也都有干大事儿的个人能力,都有前任留下的雄厚国力,两者相差的就是一点运气,否则绝对是千古一帝。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隋武帝差了那么一点运气变成了隋炀帝!
--
FROM 27.197.123.*
刘文静太冤了,不死肯定能进凌烟阁了。
李渊也挺黑啊,先放手让李世民出去拼命,给其幻想;然后看见成势了使劲打压,很明显是让李建成和李元吉互相制衡,没想到李世民更加果敢决断。
【 在 liyiyouwanan 的大作中提到: 】
:
: 打野渊吸取教训
: 对大野世民的挫折教育够够的
: 先是冤杀刘文静
: 后期拿大野元吉弹压大野世民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SM-N9860」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113.46.5.*
隋在前唐在后
这恰恰说明了攻打朝鲜的重要性
【 在 hanfengze 的大作中提到: 】
: 杨广没当皇帝时战功也不小,而且隐忍多年干掉杨勇上位,按说不像是小聪明,大运河和科举任何一件都能名垂青史了。
: 可惜非要打朝鲜,李世民那么强悍的都没打下来。耗国力太甚了,不顾人民死活,没拿老百姓当回事,灭亡也不算冤枉,只是可惜了隋文帝这么厚的底子。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58.52.202.*
不是,国人喜欢成王败寇,而我不愿用结果做为唯一标准。
【 在 bigoctopus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总是把历史上多少年来公认的负面人物说哪里好哪里好,是不是哗众取宠之意?怎么不说秦桧是历史的大功臣?南宋不割地赔款中华血脉就会断送干净?
来自 HRY-AL00a
--
FROM 117.100.210.*
隋炀帝奢靡享乐荒淫无度总是事实吧?
【 在 watersmil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国人喜欢成王败寇,而我不愿用结果做为唯一标准。
: 来自 HRY-AL00a
--
FROM 124.64.16.*
太不惜民力了
统计是他征用民夫4000多万人次,人均一次,但你想,这全国人口还有妇女 儿童 老人,这个成年男子得有多大负担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相当于一条大运河,50年代就提出构想了,到21世纪才施工实现,你以为为啥啊,不就是工程太大,怕激起民怨吗
【 在 watersmile 的大作中提到: 】
: 攻陷南朝,结束455年分裂局面。开创科举,扩大北部版图,大运河,统治半岛。每件事都很了不起。
: 来自 HRY-AL00a
--
FROM 219.236.127.253
科举发于隋已经是共识了还要争论?
哪个事务从诞生之初就一成不变?不都是逐渐发展变化的吗?
【 在 freesoul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争议,一般认为萌发于南北朝,真正成型于唐朝。
: 隋代选官办法是两汉分科察举办法的沿袭。开皇十八年(598年),隋文帝诏诸州举贡士人按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分别荐进,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诏令荐人,分为十科。大业五年(609年)又诏诸州荐人,分为四科。隋代尚没有自请投靠的办法。虽然有说法说“炀帝始置进士之科”、隋代“置进士、明经二科”。但根据史料隋文帝、隋炀帝诏书记载的隋文帝的二科、隋炀帝的十科、四科中都没有进士、明经的科目。至于分科举荐的办法也不始于隋。两汉的察举已经实施分科、策试。何况,即使隋代真出现了相当于进士的科目,也不能说这就是科举制度。因为,同之前的选官制度比较,科举制度的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一、投牒自应,读书人都可自行报名参加考试,不必非要先由官吏推荐;二、考试定期举行;三、严格考试。而隋代选官制度则不具备上述三个特点。隋文帝、隋炀帝的诏书都表明,参加选官的士人仍然必须先得到高官的举荐,制度上并没有给予他们投牒自应的权利。隋代分科选举共三次,都是由皇帝临时下诏举行,没有定期举行的制度规定。至于开皇七年(587年)关于诸州岁贡三人的诏令,也跟两汉时州郡每年向朝廷举贡士一样,人数既少,考试也不重要,不同于唐宋定期举行的全国大考。如果不以上述三点为科举制度标志,那么两汉察举也是科举制度了。所以,只能确认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在唐朝,而不是在隋朝。 [30]
:
--
FROM 58.52.202.*
天下太平到各地烽火四起,中间有无数过程,绝不是运气,明君和暴君的差别就在于审时度势。
汉武早年想独尊儒术,遇到太皇太后这个钉子后马上认怂,晚年下轮台罪己诏,自我批评调整政策,这也是一种审时度势。反观,杨广,呵呵呵呵。
【 在 bajibaji 的大作中提到: 】
: 差不多,杨广志向还是远大的,太着急建功立业了,但不是运气的因素。经过了几百年战乱百业凋敝,他爹建国后才几十年根本没积累起殷实的经济基础。
: 汉武帝也一样,没有他爹和爷爷两代人的积累他也没法开疆拓土,他敢玩他也完蛋。
: 当今也如此……家底殷实了才敢跟美帝硬刚。
--
FROM 113.97.31.*
攻南陈功劳足够大。但是这事应该太子去做
【 在 Yao2 (sss) 的大作中提到: 】
: 差别很大,李二有打天下的经历,这才是他最宝贵的财富,杨二没有这种经历,遇事容易理想化,会大大低估事情的难度
: --来自微水木3.5.8
--
FROM 180.166.53.*
纣王 + 崇祯 , 都够致命了
【 在 nij (nij) 的大作中提到: 】
: 隋炀帝除了不把老百姓当人,过分自负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其他的和李二也没有多大差别
--
FROM 180.16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