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随手搜集的照片:大禹治水的明显痕迹
这种弱智就别来水木了,连照片都提供不了BB啥? 靠嘴炮?
【 在 BTBU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反驳牛啊 贴几张照片就是证据?
--
FROM 120.244.144.*
西藏算是快的了,快慢要看怎么比了
【 在 leeds 的大作中提到: 】
:
: 地质构造抬升速度很慢,一年几毫米,河流下切速度比它抬升速度要快(滴水尚能石穿,何况一大河乎),所以几万年下来,看上去和切豆腐差不多
:
: 图1:美国大角河
: 图2:中国虎跳峡
: --
: [upload][/upload]
: [upload][/upload]
发自「今日水木 on PDPM00」
--
FROM 111.198.224.*
你缺乏基本的逻辑能力。
【 在 ousia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长期在西藏工作,见识了很多河流深谷
: 然后就有一个感觉:纯粹自然的地壳运动,不可能恰到好处造出那么多条极其顺畅、没有任何阻滞的河流
: 正常的状况应该到处是堰塞湖,到处是瀑布。
: ...................
--
FROM 117.147.105.*
烦请指出逻辑问题
【 在 rliw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缺乏基本的逻辑能力。
--
FROM 219.151.36.*
呵呵,妈的现在真新鲜,水木都这些人混进来了么
【 在 beinghalf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弱智就别来水木了,连照片都提供不了BB啥? 靠嘴炮?
--
FROM 114.254.2.*
这跟什么图没有关系,常识应该知道这些不可能是人力所为,他跟现在所以对人类历史的发现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这个还不如假设真的存在纪元文明
【 在 ousia 的大作中提到: 】
: 借前面网友的图
: [upload=1][/upload][upload=2][/upload]
--
FROM 114.254.2.*
大禹是四川人
岷山汶川人,就是地震那里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5
【 在 HLWJSJ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禹老家在哪?它代表了一种想象的力量,代表老百姓
--
FROM 101.87.109.*
可能是个数学问题,大自然随机了地图,为什么水流串通的许多湖泊河流,以平缓的方式连接,而没有选择落差较大的地方流下来,确实有点意思。
【 在 ousia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长期在西藏工作,见识了很多河流深谷
: 然后就有一个感觉:纯粹自然的地壳运动,不可能恰到好处造出那么多条极其顺畅、没有任何阻滞的河流
: 正常的状况应该到处是堰塞湖,到处是瀑布。
: ...................
--来自微微水木3.5.12
--
FROM 153.99.44.*
你有没有算过工程量?
以大鱼时代的人力物力
能搞几个工程?
本中最感慨的一件事
有些年头了,
当时是看到老家的一个泥塘还是什么土方工程
按我以前的概念,
靠农民一铲一担的搞,
得全队人搞几个月。
事实上人家一台挖机过来,
一天就搞定了。
当时心里就是一句卧槽。
以现在的工程机械技术,搞个开山断流
都是很难的事儿,何况以前纯人工。
【 在 ousia 的大作中提到: 】
: 烦请指出逻辑问题
:
--
FROM 117.147.105.*
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
大禹基本把中国的大江大河都疏导了一遍
把大山都开辟了一遍
基本上除了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补天造人
就数他最厉害了
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厎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
导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
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
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
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
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迆北,会于汇;东为不江,入于海。
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
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
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
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
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厎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邦锡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开通了岍山和岐山的道路,到达荆山,越过黄河。又开通壶口山、雷首山,到达太岳山。又开通厎柱山、析城山,到达王屋山。又开通太行山、恒山,到达碣石山,从这里进入渤海。
开通西倾山、朱圉山、鸟鼠山,到达太华山。又开通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到达陪尾山。
开通嶓冢山到达荆山。开通内方山到达大别山。开通岷山的南面到达衡山,过洞庭湖到达庐山。
疏通弱水到合黎山,下游流到沙漠。
疏通黑水到三危山,流入南海。
疏导黄河,从积石山开始,到达龙门山;再向南到达华山的北面;再向东到达厎柱山;又向东到达孟津;又向东经过洛水与黄河会合的地方,到达大分伾山;然后向北经过降水,到达大陆泽;又向北,分成九条支流,再会合成一条逆河,流进大海。
从嶓冢山开始疏导漾水,向东流成为汉水;又向东流,成为沧浪水;经过三澨水,到达大别山,向南流进长江。向东,来汇的水叫彭蠡泽;向东,称为北江,流进大海。
从岷山开始疏导长江,向东另外分出一条支流称为沱江;又向东到达澧水;经过洞庭湖,到达东陵;再向东斜行向北,与淮河会合;向东称为中江,流进大海。
疏导沇水,向东流就称为济水,流入黄河,河水溢出成为荥泽;又从定陶的北面向东流,再向东到达菏泽县;又向东北,与汶水会合;再向北,转向东,流进大海。
从桐柏山开始疏导淮河,向东与泗水、沂水会合,向东流进大海。
从鸟鼠同穴山开始疏导渭水,向东与沣水会合,又向东与泾水会合;又向东经过漆沮水,流入黄河。
从熊耳山开始疏导洛水,向东北,与涧水、沣水会合;又向东,与伊水会合;又向东北,流入黄河。
九州由此统一了:四方的土地都已经可以居住了,九条山脉都伐木修路可以通行了,九条河流都疏通了水源,九个湖泽都修筑了堤防,四海之内进贡的道路都畅通无阻了。水火金木土谷六府都治理得很好,各处的土地都要征收赋税,并且规定慎重征取财物赋税,都要根据土地的上中下三等来确定它。中央之国赏赐土地和姓氏给诸侯,敬重以德行为先,又不违抗我的措施的贤人。
--
FROM 101.8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