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宗教神学信仰是不是阻碍了历史的进步?
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知”是指良知,不是指认识和实践合一,这句话的意思实际是人的行为应该由人的良知所支配(不能由人欲支配)。要去人欲,存天理,良知就是天理。有些人做坏事,是由于这个人的良知被蒙蔽,只要帮这个人重新找回良知,这个人就可以重回正途。
这又会回到心学一直不正面回答的问题——什么是“至善”,要明白什么是“至善”才可能解释什么是良知,最后还是找不到良知的标准。
心学解决的问题是理学的标准定得实在太高,都定成圣人标准了(内圣),理学认为的“至善”就变成空中楼阁无人能及,所以王阳明看来理学就是说一套做一套的伪君子学问。
心学走到另一个极端,就是“至善”是没标准的,或者说是把标准拉低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水平。
不是他的弟子厉害,而是厉害的人说什么都是对的。
【 在 imlepton 的大作中提到: 】
: 王阳明似乎解决的问题还是那个时代的问题,所谓知行合一,有点象儒道合一(他少年时就学过),把儒家科举功名,和道家修身无为统一了。
:
: 他的弟子当然很厉害。
: ...................
--
FROM 113.70.182.*
概率是很考验人逻辑水平的
最近网上有个段子
丈夫:**啊,我敢打赌,你喝的这牛奶,是母牛奶
妻子:啊?为啥啊?不是应该百分之五十概率吗?
……
我跟你说的八股取士和官本位扼杀了中国科技发展,就是扼杀了这个概率——国人中的佼佼者,都写八股文去了啊——再说的细点,明代之前,我国民间科学家也是很多的,虽然大家看不懂你在干啥,确实有用啊,还是很欣赏你的。之后,不参加科举,就不行了
同样,社会稳定,官本位和八股取士也很稳定。倒是乱世的社会,机会更大一点。比如明末,一票人去研究武器去了。。。清末更多人研究。。。各种知识进来,政府也不打岔了
之前普遍认为,乱世缘于战争的需要,科技会发展,带动科学发展。盛世是现在的说法,大家知道科技重要的了,就不必等乱世再搞。
【 在 Oriphi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但中国人口基数大啊,科举做官才占受教育人口的百分之几?到明清,文人已经之多已经闲到写章回体小说,文人间互相传阅甚至印刷出版,本来人口基数就大,受教育人口比例也大,按概率来说出一个牛顿的几率就应该一样。
: 其次,在西方只要不公开发表反对教会的内容,宅家里研究什么都没人管;同理在中国研究万有引力也不会招惹到锦衣卫上门查水表。八股文考试和教会教经院哲学有什么区别,不都是控制思想。
: 至于分裂和统一的区别,那大一统的社会环境不是更加稳定,更加有利于科技进步吗?
: ...................
--
FROM 111.33.78.*
十二平均律就是明人搞出来的,宋应星也是明代培养的
白猿献三光图是世界上最早的气象云图集
【 在 allwar2 的大作中提到: 】
: 概率是很考验人逻辑水平的
: 最近网上有个段子
: 丈夫:**啊,我敢打赌,你喝的这牛奶,是母牛奶
: ...................
--
FROM 117.136.54.*
逻辑学肯定是
三阶段也没啥毛病,但是不意味着第一阶段会心甘情愿、恭恭敬敬的让位给第二阶段
【 在 Oriphi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错过了前面的讨论,我再复述一次,
: 19世纪的奥古斯特·孔德是社会学和实证主义的创始人,他有一个“三阶段法则”,如下:
: 第一个阶段是“神学”阶段,在这一阶段,一切事件都被归于上帝和神灵的活动。
: ...................
--
FROM 111.3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