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到这个问题,是看到编写清史有感。
据说清史编出来,有3000万字。这么多字,看也要看三年。不是历史专家,谁会去看这个东西。也就是说,这样写出来的历史,没有意义,也只能以资料的形式存在。
但是清朝虽然没有历史,但是现存的好多实录、起居注、奏折,还有各种案卷,以及民间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文书、图书,还有野史,都非常多。把这些汇总,史学家进行考证,对资料的可信度进行分级,存入数据库中。
读者这时候要看的,就不是一部3000万字的大书了,而是想点哪里点哪里,还可以立刻生成各种分析,当然如果愿意,也可以自己采用自己的分析方法对查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这样研究历史,要比先看3000万字的大书,再开始搞研究,要有效的多。
【 在 whx83 的大作中提到: 】
: 技术上肯定没问题。
: 但,历史不是简单的史料的堆砌。就像大数据大数据,数据本身只是载体,数据背后的人的活动才有意义(商业的、社会的等等)。
: 你又如何保证所谓的AI后边的人不会对历史加作料?
: ...................
--
FROM 120.24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