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篇第四
总论
宗动天之下有列宿,再往下是土星、木星、火星,为什么先讲太阳?
其意义有三:
1. 列宿与六曜之理都与太阳有关,不先论此,不能论彼
2. 道理比较容易,先讲容易的
3. 万光之源,诸曜都从太阳受光
从本体论 三章
论太阳之形象是圆体
圆有面有体,面举目便知不必多说。为什么知道它是体?
答:任何物体都不存在有面无体。太阳这么大,所以必然有体。
论太阳之大
想知道物体的大小,先要知道它的径。径有两种:
一为视径。视径是人目视所见的大小,旧说法太阳之径为1度,近来测验实际只有半度。
一为本径。想知道本径,先要知道它与地的距离。太阳距地有时近,有时远。
取折中数以地球直径为单位(地球周长九万里,直径约三万里)为24x24=576倍地球直径,
再以割园术,求得太阳直径约为地球的一百余倍。
论太阳之光
太阳之光,六合之内无处不照。有不透明之物遮挡则生影。地在天中体积小于日,故影子越远越小。
太阳面上有黑子,或者一个两个,或者三个四个而止,恒定于太阳东西径上,其行道只有一线,行14日而尽。
前者尽,则后者继之,其中大者可以减太阳之光。一开始以为是金水二星,考察其躔度又不相合。
近来用望远镜才知其体与太阳不为一体,又不像云霞距离太阳很远,挡在前面不知为何物。
从运动论 五章
太阳的运动有二:
1. 与黄赤道比论
2. 与地平比论
与黄赤道比论
如果从冬至一点起算,行天一日一周,第二天不在冬至,即此一圈作螺旋线一周。次日重复这个操作,到
夏至点行180余周,而通作一螺旋线。冬至线与次日周线相离非常近,然后逐渐渐远,到春分点最远。
过了此点又开始渐进,到夏至又最近。过了夏至点又开始渐远,以此循环无穷。
又冬至初日之线其螺圈很小,次日渐大,至春分点最大。过了词典又开始渐小,到夏至点又最小,如此小大循环,为何?
因为纬圈中冬夏至都是小圈,而赤道是大圈,所以。
从冬至到夏至,此为一年之半;如果从夏至到冬至,再依此方法作一螺旋线,此线与前线不同,与前线相交而成为一个整年。
以上所述螺线是太阳的体理,实际按照这个体理运动是无可怀疑的。但是这个螺线没有测量法则,因此天官家用其他方法来测量候,见下文。
测候之术
如果从春分起算,初日从初点,沿着赤道走完一周是一天。第二天就不在赤道,而在它的第二圈,与初点不是直距离,
其东西相距黄道的一个长度,南北相距不到1度。这一周就是赤道的一个距等圈。太阳恒定在黄道下运行,
所以没有黄道宽度。到第三日再作第三个距等圈,与第二日相同。连续90日行黄道90度,就在赤道旁作第90个距等圈,
就是夏至圈。夏至圈距离春分圈23度半。因此太阳的运行也是到此为止。这90个距等圈就是全螺线的一半。
用这个办法从夏至到秋分又可作90个距等线,此线就是春夏距等线的原线。
到秋分再行赤道一日,没有距度距圈,与之前春分日所行同线相对处就有极分交圈,成为它的极限。从春秋二分之间行180度,
黄道长度与赤道的距度数都相等。秋分以后每日作一距等圈,第90日就是冬至圈。所有距度圈都与黄道相交,
只有二至的两圈与黄道相切,因为它们是行至的尽头。这两个尽头称为极至交圈。秋分到冬至也是23度半,与夏至等。
所以其距等圈与夏至之距等圈也相等。从冬至以后再循原线到春分,就完成了一年。
太阳之行,恒在黄道下,因此没有广度,也恒在两至之内。因此两至之内都是太阳的行道。而太阳每日行不到1度。
因此两至之间的距等圈有182个多。每一圈每年两次经过。这种方法分太阳之行为两路:
其一是分别计算每日太阳所行,分别行于赤道侣圈,都在两赤道极之间。
其二是总计每年所行,都行于黄道,在两黄道极之间。
太阳一日一周在黄道上行一长度,在赤道上不及1度,称为黄道1日之升度。黄道的升度在赤道每宫并不相等,
因此黄道1日之升度一一不等(见表)。
螺旋合术与黄赤分术比论
论合术则自东而西,每日不及1度,故云日迟。
论分术则自西而东,每日行黄道1度,故云日疾。
其实际意义是一样的,但是螺旋符合常理,却无法可推。分术则分数容易了解,其间即使有毫微参差非仪象可测。
因此历家专用分术(加减法),以便推步。
与地平比论
太阳至地平上为出,为明;从东而西没于地平下为入,为晦。
论正球
春分日,太阳出于东方,行于赤道,在赤道上就是东西圈。逐渐行至顶极,就到了南北圈,为至高之弧。
这是地平以上的半书分,称之为东半书弧。正午以后逐渐降低至地平,称之为西半书弧。
两半弧合并,称之为全弧。行尽全弧称之为一书。
一日之中,在地面上安装一表尺可以得影。日出时得到无穷之西影,逐渐缩短到日顶时仅得一点,
正午以后影子渐长,到日落时重新称为无穷之东影。入地平下,则有朦胧分,
行地平之低度十八,过了这个时间就是夜。日到南北圈下为半夜,迫近地平下十八低度重新变为朦胧分,
此时黎明将尽,日将复出。如果地平上有云则为朝霞黄昏之始。日初入时,地平上有云,则为晚霞,
之所以为红色,是因为日光夕照,如火出烟,本来是黑色,与火并现,见烟不见火,呈现为红烟火。
问:日出入则大,在日中则小,什么原因?
答:地居天中,太阳绕行在外,因为太阳总是受到炙烤总是出热气,名为清蒙之气。此气很重,不能离地太远,
因此太阳出入时人眼看到的是这些热气,其体积大于太阳本来的体积,所以出入时看起来大,并非太阳真的大。
到日中时,人直接看到的积气很少,太阳不被热气蒙蔽,所以看起来小。太阳出入时看起来深紫或者微红,
也是这个原因。
在春分次日,太阳离赤道不出于东西圈之初度,而在其稍北宽度,其距离与日之距度相等(因为正球的赤道与地平成直角,欹球则否)。
太阳稍北,则其表影也稍南,其书分与初日相等,其南北圈下的极高弧也稍微小于90度。再次日则宽度更大,极高弧更小。
直到夏至,其宽度为23度多,其高弧为63度多。从赤道南到冬至也是如此方法。
问:其方之书与夜恒等,为什么?
答:因为赤道与地平为直角,所以一切经纬圈隐藏的部分与看见的部分都是各半。
论欹球
问:一年中唯独春秋分两日得书与夜平,为什么?
答:这两日太阳在赤道下,赤道与地平都是大圈,两圈相交各自平分。如果赤道距等圈大小不等,则地平分之圈其上下大小也不等。
球越欹,极越高,则高至之日越长。
正球的南北宽度相等,欹球则否。
正球的二至到日中时,其高下恒相等,欹球则否。欹球日中时一个很高,一个很低。
论平球
问:以半年为一书,以半年为一夜。为什么?
答:北极与顶极相合,赤道与地平相合,所以90距等圈从赤道起,一至都在地平上,在其下的也是如此。其表恒作无穷,
都是最长影,没有短影。每日为1周,也做12时,但180周恒定在一书。
论朦胧
问:太阳在二点。二点之距一至相等,其朦亦相等。为何?
答:距离至相等,则同在一个距等圈上。
问:如果二点之距一分等,其朦不等,孰大孰小?
答:靠近上极的大,远离的则小。
在北极出地处,则北六宫的朦大于南六宫;在南极出地处则相反。
在北极出地处,太阳在北六宫,越接近夏至的朦越大,到夏至极大,过夏至渐小。
在南方越接近冬至的朦越大,到冬至极大,过冬至渐小。
在北极出地处,到冬至不是极小,极小在赤道冬至之间;在南方到夏至不是极小,极小在赤道夏至之间。
太阳在北六宫越北,朦越大。
平球之处,太阳入地低度不超过23度,距离朦胧之18度不远,因此其晨昏最长。一年之中明多于晦,几乎不夜。
正球上两点,在赤道南北,距离赤道如果相等,则其朦也相等。如果两点距离赤道不等,其朦也不等。
距离赤道越远,朦越大。因此二至之朦最大,二分之朦最小。
问:欹球北极出地处夏至极大,而冬至不极小,极小在冬至赤道之间,为何?
答:此在秋分之后根据地方而不同,都在分后至前,不在其日。例如北极出地40度处春分在6刻33分,
夏至在8刻60分,秋分在6刻33分,冬至在7刻,最小在6刻26分,发生在寒露之中候五天里。(见本表)
--
FROM 1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