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北线第一
一法:
天正春秋分日,或前一日、或后一日亦可,午正前后,树立表臬,视表末影子所至,立即作点为标识。
然后作直线联诸点,就是卯酉线。其垂线就是子午南北线,为何?因为它两分日行于赤道下,表影从早到晚,
只作一直线,前后各一日,还不能觉察到曲线。
二法:
不论月日,于午前用象限仪测得日轨高度,然后在表末影子作标记。午后用本仪器测得日轨,与午前所取同高,
也在表末终点作标记。以直线连接两点,就是卯酉线。为何?因为东西高度相等,则同经度。两经间平分其所容
之经,即子午圈。
以上两法,不论何物。只要其体势可当表臬的,都可以用。
三法:

【图1】
不论月日,以直表根一点为圆心,多作平行圈,看午前影子切某圈,作点;午后等待影子再切此圈,再作点;
连接两点作直线,为卯酉线。如图,甲为表根点,以乙为圆心,多作丙乙等圈,甲乙为午前影子,甲丙为午后
影子,乙丙平分于丁。作甲丁垂线至乙丙线,就是子午线。
以上第一法,必须等待春秋分日;第二法第三法每天都可用,但论其理都不能定卯酉之真线,为何?
因为太阳本行,取离赤道以前以后,终岁终古,都不作周圈,而作螺旋圈,想得到真线,别有本法。

【图2】
本法:
用地平经纬仪,取最近北极一星,测其东西行所至两经度,中分之,就是正北方。
用勾陈大星,西名小熊尾第一。夏至子时在极东,冬至子时在极西。勾陈第五星,西名小熊尾第三,
冬至酉时在极西,卯时在极东(用此,则定线一晚上可得)。

【图3】
如果没有本器,用两表之法。所谓两表,一是定表,其体与地平为垂线;一是游表,其直边也与地平为垂线。
先以二表与星相望参直成一线。如果星渐移而东,则迁移游表随之而东,至不能再东为止。移西也是如此。
最后从定表望两游表,各以直线连接,成三角形,平分其角,作南北正线。
或以木杖缠垂线可当表,但要求木杖末端非常尖锐,与垂线相应,以切地平线。

【图4】
以上诸法,必须以夜,及午正时。如果或早或晚,随时求之,则有别法。
先定一表景之直线,以此线当地平线上之太阳经圈,然后于此时用测器取日轨高,以得南北正线。
如图,作甲乙丙丁圈,其圆心为戊,甲丙为地平。丙上数本地赤道出地之数,例如顺天府50度,即至巳,
从巳作径线,径线或者向北或者向南,取本日日躔离赤道距等度,为巳壬。作壬癸线,为赤道距等圈。
然后从丙甲上数日轨高度分。例如高30度时,得子点。取子丑纬圈上子午半弦为度,从戊心抵酉卯展线
上作斜线,得未戊。引至圈界,成未戊申线。乙戊定为东西线,未戊申为景线,即或左或右。如本时刻,
与卯酉远近之数成未戊乙角,则得申戊丁对角。从景线上依法作角,得角旁东西正线。其本日太阳宫度,
及北极出地之数,或幕夜用星,说法见本论(有一百法)。
--
FROM 218.8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