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黄道与赤道之距度世世不等 第四
法曰:夏至前后一日,用测器数具,各依法求正午日轨高,如果都符合,就是真率;否则选择其相合的用之。
第二、第三日,再测如前,于所得真率内,减去地平半径之差,又减去赤道高,余为两道距度,即夏至日躔赤道
以上纬度。
为何不用冬至?以夏至太阳近天顶,蒙气很小,不入算。冬至接近地平,蒙气多,则差多。
为何用前后一二日?至前后一日,日躔去离赤道只有13秒,次日只有55秒,测器之上,无从分别,与初日没什么差别。
如果用冬夏两至之较差,就不是真率,见前论。
古今各测:
周显王25年丁丑,距离崇祯元年戊辰1972年,西史亚理大各。
秦二世3年甲午,距离崇祯元年戊辰1847年,西史厄腊多。
汉景帝中元元年壬辰,距离崇祯元年1717年,西史意罢阁。
汉光武建武17年辛丑,距离崇祯元年1488年,西史多勒某。
以上四家测定黄赤相距为23度51分20秒,于中分为23度85分。
唐僖宗广明元年庚子,距离崇祯元年748年,西史亚耳罢德测定23度35分,于中分为23度58分33秒。
宋神宗熙宁3年庚戊,距离崇祯元年558年,西史杂刻测定23度34分,于中分为23度56分67秒
宋高宗绍兴10年庚甚,距离崇祯元年488年,西史亚尔满测定23度33分,于中分为23度55分。
元成宗大德4年庚子,距离崇祯元年328年,西史波禄法测定23度32分,于中分为23度53分33秒。
天顺4年庚辰,距离崇祯元年168年,西史褒尔罢测定23度28分,于大统历为23度46分67秒。
正德10年乙亥,距离崇祯元年113年,西史哥白尼测定23度28分24秒,于大统历为23度48分12秒。
万历24年丙申,距离崇祯元年32年,西史第谷造铜铁测器10具,甚大甚准,又算地之半径差,及清蒙差,
岁岁测候,定为23度31分30秒。西土今宗用之,于大统历为23度52分30秒。
第谷单精40年,察古史测法,知从来未觉有清蒙之气,及地之半径差。又旧用仪器,体制小,分度粗,
窥筒孔达,所得余分,不过4分度或6分度之几而已。且古来测北极出地之法,未真未确,故相传旧测,
都不足依赖以定太阳躔度。
今欲定黄道各经度分之纬度分若干,借宗动一题:凡得两道极相距度分,及黄道其经度分,可推本度分之纬度分。
【图1】
如图,甲乙为赤道一象限,甲丙为黄道一象限,两道相遇于甲,为春秋分。乙丙过两至两极之经圈,有两道相距度
(即23度31分30秒之弧)为甲角之度,而测他距度。
其法,入日躔立夏节为丁,即从丁向赤道作丁戊垂弧,而成甲丁戊曲线直角形,此形有甲角23度半强,又有甲丁弧
立夏之经度45,求丁戊弧纬度。则全数10万与甲丁弧之正弦7072,比甲角之正弦39915与丁戊弧之正弦2822,查得
16度23分39秒,为立夏之黄赤距度,与立春、立秋、立冬之距度都相等,因为从两分直角数经度都是45度。其它各节,
去离2分,或左或右,经度相等,则距度也相等。以此法推黄道各经度分之纬度分,左表如后。
反之,有太阳之纬度,求其经度,如上图。甲丁戊形,有甲角,丁戊弧纬度,而求甲丁弧。
其法,全数与甲角之正弦39915,比戊丁弧之余割线354381,与甲丁弧之余割线141421,
查得45度。其法见宗动天本书。
凡过极圈,截黄赤二道,有黄道所截之经度分,求截赤道之经度分,此即约说所名赤道上之黄道升度。
过极圈者,再正球为地平,欹球为子午圈、时圈等。
【图2】
如图,乙甲为丙如前,若正球(赤道过天顶),则巳戊丁弧为地平,巳丁庚其子午圈,巳为北极,庚为南极。
甲戊丁形之丁戊为其地平东西或左、或右之一分;若欹球,则丁戊为过极圈(子午时圈等)。那么甲戊丁形,
有日躔经度之甲丁(45度),有甲角,而求赤道之弧戊甲。
其法,全数与甲角(23度半强)之割线109064,比甲丁弧之余切线100000,与戊甲弧之余切线10906,查得
42度31分强。
--
FROM 1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