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差第二
岁之有差,也有多个原因:一是因为太阳最高行度;一是因为太阳本圈心去离地心渐次不等;
这两个因素是自差之根。或因测验未合;或因北极出地之高度未真,此尔者为偶差之根。
如果没有这四个原因,则太阳所成岁周,终古不变,何难之有呢?
然而太阳最高、地心去离,都是因为古今测候灼然无差错,所以应当依照它们的自查,创意
立法。如果恒星行度,参错短长,既未能确见其所繇而平行一法,又千数百年来旳有可据,
则短长之因,宜断归于偶差而已,何必强定为自差,揣摩臆度,定为参差之法,并向下
诸天亦与之为参差,牵率天行,慦从彼管窥未定之说呢?现在按照实测实理,则恒星经岁
之间,其东行实得365日24刻09分26秒43微,常有定率,绝无多寡,以较日躔定用岁实,
实际多出1刻05分42秒,以变经度,得51秒,为恒星周岁离4节而东行之经度。
恒星岁实
古今定岁实之法有二:一为星岁,恒星行周岁而复于远处;二为节岁,日行周岁而复于原处。
近古历家专用节岁的很多。
尼谷老于正德年间,想重新用星岁,其说引恒星之岁实有三:
1. 上古之实为365日24刻11分
2. 中古之实为365日24刻09分12秒
3. 又自行测验,约略改定为365日24刻09分40秒
以先后三率较之,所差仅1分48秒,以为密亲。又用古今所测节岁相较,2000年以来,
有差至八九分的,以为疏远。这就是他想重新用星岁的本意。
然而第谷更密考之,加上恒星岁实所得日数,也还是有小异。其法取多禄某所测太阳及恒星度分,
以较自所测度分,又除去最高差、不同心差,专求太阳从娄西星平行之度(上古春分节,密合于
娄西星,后来节逐渐违星而西,星渐违节而东。推步者从天元春分直到娄西,定为若干度分,
称之为岁差)。自多禄某直到自测,得两距之中积度分,用中积岁而一,为每年之岁实。
按多禄某于汉顺帝永和三年戊寅,测得天正秋分,第谷于万历16年戊子,也这样作,然后加上
两测地之东西差(两测地有东西差,即中积岁之率有多有寡,加上它,令两测之中积岁相等),
得中积距1455年353日59刻10分,依此查太阳平行,得若干周如下:
【图1】
多禄某测太阳在秋分节,其最高在实沈宫5度30分,其本圈心距地心之度为60分本圈半径之
2分29秒30微。
如图:甲为最高,丙为最高心,戊为地心。
甲乙为太阳离最高之弧,弧之对甲戊乙,与丙戊乙同角。
则乙丙戊三角形内,有乙丙为本圈之半径,有丙戊为本圈心离地心之远,有丙戊乙角对
太阳去最高之远。可推得丙戊乙角为中处(日平行所至)与实数(以见测视行,依法加减讫,
即实行)之差。因在夏后冬前,宜以中实差,加于实处(若冬后夏前,则以减于实处),
即太阳实处。改为中处,而离春分得6宫2度10分。当时岁差根只有6度36分(因为此时测得
角距星距赤道30分,推得其黄道距春分为176度36分,内减角距娄西之本距170度,正余6度36分,
为此时之岁差根),以减太阳距节平行度6宫2度10分,得太阳距娄西星平行度5宫25度34分,
为阳嘉元年壬申之太阳平行根。
【图2】
后第谷也测太阳在秋分。此时最高移至鹑首宫5度30分。
如图,甲为最高,丙为太阳本圈心,戊为地心。二心之距丙戊为60分本圈半径之2分09秒。
乙为太阳之实处(见测之数已经加减讫),距最高84度30分。所对甲戊乙与丙戊乙同角,
即乙丙戊三角形内,有乙丙、丙戊两边,有戊角,可推丙乙戊角,为中处与实处之差,
得2度30分30秒,以加实处,得中处6宫02度02分30秒,为太阳距春分之平行度。
内减此时之岁差根28度05分30秒,得太阳去离娄西星平行5宫03度57分。以较前
多禄某所测5宫25度34分,所差21度37分,为太阳中积年间置之平行。
以恒星之中积度分,推太阳之右旋得1455周338度23分,以四率比例推得
日行度59分08秒11微27织14芒26末54尘,1年星11宫29度44分19秒40微42织53芒38末30尘,
为恒星岁实。较尼古老所定实少13秒16微30织,变时,得365日24刻9分26秒43微30织。
自多禄某以来,至于今,一直都是如此。
问:星岁无差,而有定算如此,为何近古历家不再用之?
答:欲立岁限,以定处为主。节岁于躔道有定处,于四节有定处,于天气寒暑有定处。
如果星岁虽有定算,而无定限,随恒星右旋,就好比是随火木土星而已,以此较彼,
将孰愈也。其余尚有他故,历指详之。
--
FROM 1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