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之作用 第四
月与地,若各以其景相酬报然。 如月望,则地景隔日光,令月不受照。有时失满光,有时
全失光。至月朔,则月隔日光,令地不受照,有处射满影,有处留少光而已。有说三章。
一说:
月食于地景。
月食在望,因为日月相对,其理明矣。
只是说暗虚为地景的,或致怀疑焉。今解之月对日受光,籍非日月之间有不通光之实体,
为其映蔽,那么为什么阻挡日光之直照,仿佛天体及空中之火、空中之气都是通明透彻,
不能作障碍,使月失光呢?
即便是金水二星,也是实体,有时居日月之间,然而其景都不及地,况能过地及月乎?
则知能掩月者,惟有地体,一面受光,一面射景。而月体为借光之物,入此景中,
无能不食,半进而半食,全进而全食。
二说:
日食,是因为月掩之。
总是说月在内,距离人近;日在外,距离人远。所以定朔时,月体能掩日光是这样。
那么金水二星,也都在日内,又都不通光之实体。水星虽小,金星则大于月,为何
只有月能食日呢?
答:二星虽有时在日内,则距离人很远,则视径见小,不能掩日百分之一二。而
日光很强,所亏的百分之一二,不是目力可及的。且二星比月距离日更近,所出
锐角之景更短,不能及地面也。像月体之大,虽不及太白,而距地很近,距日很远,
一指足以蔽泰山,又有何疑问呢?
由此言之,求一实不通光之体,全掩日体者,也只有月可以。又自西而东,不及30日
而周,其行度较于诸天,最为疾速,所以每望定朔,都同经度,都能有食。其不食的
原因,是距度还没有达到交。
三说:
因景之径,生多变易。
月以距度广狭,为食分多寡,一是因为距离交,有远有近,距离黄道中线,有正有偏;
二是因为入地景有浅有深,故也。
今论其全食者,而大小迟疾,尤多变易,曾非一定。因为日在自行本天,月在小轮,
相距远近,往往不相等。日距月近,叫距远时,更照月体之多分,从月体出景更短,
其景至地更小,则日虽全食,月体见小,历时也快。日与地也是如此,以两体相距
之远近,为地景之大小,使月食时,入于地景,在其近末之锐分,则暗虚之体见小,
食分少,历时快。都是因为三体之相距远近,以生大小迟疾,地景月景皆无一定之径,
致令随时变易如此。
若月景地景二径之大小,又自不等,所以日食尽于食既,而月则食既以后尚有内余分,
这是因为地景大于月景,所以两食皆全,亏复迟疾,无能不异矣。
又月食天下皆同,日食则否。日食则此地速,彼地迟;此地见多;彼地见少;此地见偏南,
彼地见偏北,没有不一样的。月食则只要是在地面上,目所共见,其食分大小相同,
亏复迟疾相同,经历时刻相同,惟所居不同子午线的,则只有见食的时刻先后不同。
这是因为月一入景,失去借光,就无处可见其光了。
概论天下,日食应多于月食,因为二径折半,其近交时,加以南北视差,易相逮及。
只论一方,则日食应少于月食,因为月食共见,日食要根据地方(详见后论)。
--
FROM 1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