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指第十一卷 交食三
求视会实会 第一
前所得实会时刻,虽则合天,于人目所见,仪器所测,还是没有尽合。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太阳行度、赤道交子午圈,有升度差,随时变易,日日不均(详见日躔历指)。
而今依照历元推步,或用表查算,不能不均。需要用加减时表,以求本地可见可测之实,
又推步,依照本地所定子午线。其在地方,不同子午线得,难可通用。所以又用里差加减,
以求诸方所见所测之实时也。
实时改视时
如前求太阳实度,得中实两会相距时刻。
查太阳平行时表,得分数,依前加减时刻,亦加亦减于前得太阳经度,乃得实度。
假如前推壬申3月望会,太阳平经度为4宫(冬至起算)12度34分01秒。中实两会之差,
得6时12分55秒。其距间又得太阳平行15分18秒。以加于中会时之太阳平经度,
得其实会时平经度4宫12度49分19秒,再加次均度1度36分36秒,则太阳实度4宫14度25分55秒。
今查加减时表,得09分55秒,其号为加,则以加于实会,共得20时05分44秒。
算外得癸丑日戌正5分,为顺天府所见所测之食甚时。
见食随地异时
月食分数,天下皆同。见食时刻,随地各异。什么原因?
人各就所居之地,目力所及者,则见月食。而各所居地皆以子午正线为主,若其地同居一子午线
(南北地纬度虽异,东西地经则同),则所见月食之分数迟速皆同也。
若地易子午线,易则时刻并易矣。所以然者,时刻早晚,因太阳行度随人所居,各以见日出入
为东西,为卯酉,即以日中为难,为子午而平分时刻。故月食时,必本地之日未东升,或已西沉
乃得见之。若在其书时刻,不可得见也。
天启3年9月15夜望,月食顺天府及南北同经之地,则初亏在酉初1刻12分,食甚在戌初初刻,
复圆在戌正2刻13分。各算外,高丽及其同经度之地,即初亏在酉末戌初,而西洋意大里亚诸国,
日尚在天顶,为午正,则不见月食。以里差推之,西洋之初亏在巳正3刻4分,食甚在午正1刻07分,
复圆在未初3刻10分,各算外,虽月入景7分56秒,所居宫度,彼此远近皆同,而以里差故,
彼地彼时,太阳在午正22分,太阴反在子正22分,食甚正在日中,何从见之?
今壬申年9月15日夜望,月食初亏在卯初3刻,则陕西四川等处得见,南京山东等近海东境,不可得见也。
因为秦蜀之子午,异于东方之子午。
今以顺天府推算本食,因定各省直之食时。宜先定各省直。视顺天子午线之里差几何,后以所差度数,
化为所差时刻。每1度应得时4分,向东,以加于顺天推定时刻;向西,则减。乃可得各省直见食时刻也。
若日食,则其食分多寡,加时早晚,都是视差,东西南北,都不一样,必须随地考察北极高下,
差其距度,随地测子午正线差其经度,乃可定其目见器测之视时。
定子午术,见西测食略中。
法,于当身所居,目见器测,考定一月食之时刻,与先所定他方之月食时刻较算,或两地两人同测一月食。
彼此较算,乃以所差时刻,得所差度分也。
前顺天府所推月食时刻,并具各省直先后差数,因未得诸方见食确数,无从遽定地之经度,但依广舆图,
计里画方之法,略率开载耳。既而咨报多相合者,然非甄明之辈,躬至其地,测极高下,见食早晚,
终未敢以耳闻臆断,勒为成书也。下方所记,政所谓略率开载者,欲求决定,当待异日。故称约加约减焉。
南京应天府及福建福州府约加4分(15分为1刻)
山东济南府约减5分
山西太原府约减1刻09分
湖广武昌府、河南开封府约减1刻
陕西西安府、广西桂林府约减2刻04分
浙江杭州府约加12分
江西南昌府约减10分
广东广州府约减1刻05分
四川成都府约减3刻07分
贵州贵阳府约减2刻08分
云南云南府约减4刻08分
证子午差变易见时
万历元年癸酉11月望,依大统历,推月食初亏丑正1刻,食甚寅初3刻。本夜第谷在西国测得食甚在
戌正03分,此时太阳近冬至,所测时,即定望时,无加减,大统所推稍疏,大略东西差时30余刻,
为顺天府所见,后于西国也。
万历5年丁丑3月15日夜望,依大统历,月食甚寅正1刻,第谷测戌正3刻05分,先后差7小时1刻10分,
为一彼一此,子午异线,变易加时也。
万历20年壬辰11月望,大统历记食甚寅初2刻,第谷测在戌初2刻07分,加时差2分,总得差7小时3刻02分,
则西国之夜望,为顺天府之晓望。西国半夜后所测,在顺天为次书,不可得见也。
万历40年壬子4月15日夜望,历官报月食初亏寅正1刻,既实测得寅正4刻,
当时西国把沕辣有测戌正3刻08分,还有西多勒都测得戌正03分,三方同测,不必加减时,
得顺天府较极西差9小时正,较中西差8小时07分。
万历44年丙辰正月16日夜望,云阴,不见初亏,至戌正1刻,见食1分,约食9分多,测复圆在亥正4刻,
此时小西洋之印度国,测月正出地平上食9分多,此地北极出地15都25分,因本食时,太阳在娵訾宫14度,
其半书弧得5小时3刻08分,则太阳入地时,正太阴食甚时,为酉初3刻08分。又复圆时,测毕宿大星高55度,
然后测轩辕大星高46度。以先测之毕宿大星得复圆在戌初2刻11分;以次测之轩辕大星得复圆在戌初3刻,
则顺天府较后3小时1刻。
万历45年丁巳正月15日夜望,依大统历,推复圆亥正2刻,或许密合。广州府测得复圆亥正13分,
南印度国测在戌初3刻,则广州府较顺天府偏西,差17分,南印度更西,较广州差2小时1刻13分。
天启3年癸亥,9月15日夜望,初亏。月未出,顺天府测得复圆戌正2刻10分,杭州府测戌正3刻07分,
上海县测亥初1刻。三方较得杭州视顺天偏东差12分,上海视杭州更东差1刻08分,上海视顺天偏东差2刻05分。
天启4年甲子8月14日夜望,历官报月食13分65秒,初亏丑正初刻,既测得16分63秒,初亏丑初2刻06分。
小西洋北国测得子初3刻08分,泰西教主京都测得酉正3刻13分,较得北印度视顺天府偏西差7刻13分,
视泰西差6小时2刻08分。
天启7年丁卯12月望,月食,历官报初亏寅正3刻,复圆辰初3刻,既实测得初亏寅初初刻01分,复圆
卯正3刻06分,与西法合。此时太阳在玄枵宫1度,顺天府出地平上为辰初11分。依大统历,推复圆在
辰初3刻,则在日出后2刻。不可得见。而同时陕西西安府,则见复圆在天,测得大角星高47度,
其北极出地34度19分,得月食初亏在丑正2刻03分,将复圆,测角南星高41度50分,得卯正1刻02分,
视京师偏西,差2刻04分,为8度半也。
崇祯4年辛未4月15日戊午夜望,依大统历,月初亏丑初3刻,依新历初亏丑初06分38秒,实测得丑初05分。
大角星高49度40分,距午正39度,加其距太阳157度27分,得太阳过正午13小时05分28秒。
去半日刻余1时05分,未丑初05分。新历初报各省较顺天府差数,在四川成都府初亏子正14分38秒,
彼中实测正合,是成都府视京师偏西,差3刻06分,得12度45分,为两子午线之度差,较各处实测食之时
如此。凡有两处东西相距,则所得时刻必差。若相距越远,则所得食之时差必越多。这是因为子午不同,
证明见食时故不同。
--
FROM 1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