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师败誅當誅者。胜负兵家常事,如事败不问青皂被深罪,谁愿效忠?宋呂本中《紫微雜說》说得好:
歷觀古人,為君帥師而覆敗虜者,未嘗以
為深罪而必使之死而後巳也,秦伯之用孟明之
類蓋可見矣。至漢武帝時李陵敗亡然後以為深
罪,而當世之人亦以為隤其家聲也,其後敗亡
者以為大戮皆起於此。蓋士大夫學術不明,知
識淺下,懷謟諛以事君而忘古人之大義也。夫
帥師而戰敗亡常事其事,有當誅者有不當誅者,
獨論其事之輕重、事之是非而察其用心何如而
要其歸焉可也。秦伯之用孟明之類是也,若以
一概論之以為可誅而不究夫用心何如,此秦漢
以下庸主之驕心,邪臣之諛悅終必有以敗夫國
家也。夫力屈而偽降,降有所為,或在久遠,
或在密邇,其效必見,安得與夫背主歸賊反害
其主而脫其死者一例戮殺哉?蜀黄權降魏,先
主以為孤負黄權,黄權不負孤也,猶得古人之
用心。
※:皇帝“驕心”无人性,不如天子公平有人性;大臣不能秉正匡君立社稷,不如先秦诸侯卖力。史公为李陵不平仅说了几句公道话,自己便倒了十八辈子大霉。所以汉以后一旦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很少不签不平等条件,将军多做多错,更何况江山姓什么与他无关,大家都没有积极性。太华于是一天不如一天,最后完蛋。
--
修改:chunzai FROM 117.143.137.*
FROM 117.14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