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打仗是贵族的事儿吧,统帅也是贵族,出将入相嘛,战时是将军,平时是辅佐文官。大家彼此之间还都是亲戚,你儿子娶了我闺女,我儿子娶了你二姨……你处置谁啊?打仗打输了,不管是亖人还是割地,那都是上层的个人资产重组而已(那时候没有民族郭嘉的概念,土地,包括土地上的人,都是上层的私产。私相授受不叫事儿,上升不到民族啊郭嘉啊荣辱的层面。齐桓公当年因为走过了站,大手一挥直接把地给了燕国,这在后世谁敢这么干?)。先秦时期,官爵都是贵族圈子垄断的,只要熬年头,该是你的迟早是你的,不该你的你也得不到。这样,你追究啥?搞急眼了直接把你国君换了,反正大家都有相同的蓝血,再推一个国君也不是啥难事。
后世帝制,或者从商鞅变法之后,打丈不再只是贵族的游戏,而是逐渐有越来越多的下层人参与进来。国君以及后世的帝王也不待见贵族太强,也需要有下层人参与进来。军功是激励下层人上进的一大利器。别说什么“做多错多”,风险和机遇是并存的,你怎么不说打好了回来还加官进爵呢?从武将出身来说,大批的下层出身的也需要这个来求进阶。这时候如果再不追究打败的责任,那成了无本的买卖了。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秦师败誅當誅者。胜负兵家常事,如事败不问青皂被深罪,谁愿效忠?宋呂本中《紫微雜說》说得好:
: 歷觀古人,為君帥師而覆敗虜者,未嘗以
: 為深罪而必使之死而後巳也,秦伯之用孟明之
: ...................
--
修改:whx83 FROM 120.246.29.*
FROM 120.24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