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对中国战场的态度,虽然在越岛攻势下、夺取了硫黄岛,以中国作为
基地轰炸日本本土的必要性降低了,但是中国依然是日本重兵占领的一个地方,
在美国的对日战略棋局上依然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加之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
美国还是愿意通过援助中国的政治力量、抑制苏联的影响力,努力实现战后东
亚的平衡态势。
所以,哪怕是豫湘桂大溃败后,美国依然愿意向蒋介石政权继续提供援助,这
也才有了国民党军计划中的1945年夏、秋在广西反攻、打通海运通道的重大行
动——不过,拜国军战五渣水平所赐,这次反攻最终也搞成了一场滑稽剧。
另外,一直到对日本使用原子弹,美国对打败日本都不作乐观的设想。原计划
于1945年下半年开始的对日本本土的进攻作战(“奥林匹亚”行动),预估要
打到1946年、付出上百万的伤亡代价,还有可能需要作出重大战略让步、把北
海道交由苏军占领,同时对日本列岛大规模使用芥子气。为了策应这一行动,
美军也计划于1945年在江浙、山东沿海登陆,建立物资输送通道,直接援助华
北、华东的中国抗日武装,换句话说,就是绕开蒋介石政权、直接与中共旗下
的八路军、新四军合作。
综上所述,只要国军在衡阳保卫战能有说得过去的表现,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
美国都会以比历史上更大的力度援助国民党政权。60个美械轻步兵师也好、90
个也罢,对正处于鼎盛时期的美国工业来说,都是小意思,只要国军能创造条
件接收,美国就愿意送——举个简单的例子,战后处置剩余物资,美国空军单
单在昆明一地、就销毁了上百架作战飞机和运输机,而国军随便努努力、就以
废铁的价格从太平洋各岛屿淘弄到数百台两栖战车(最后全便宜了共军)。
【 在 cjohn (猴年马月)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谢回复,跟我的判断基本吻合。有大牛的肯定,有了底气,呵呵。
: 不过,依照花生米的这样囤积粮饷、对付杂牌和共军的战略,美国是不愿意更多给他援助的。昨天晚上读的《Stilwell and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in China》提到在开罗会议刚开始的时候,罗斯福是极力想扶一把蒋介石,但蒋介石的狮子大开口让罗斯福很厌烦(到这个时候,美
: 当时在开罗会议上,蒋介石坚持Y-Force前出缅甸的先决条件是英国开展海路攻势,拿下仰光,切断日本人的退路。但英国佬一贯地不配合使得罗斯福陷入两难,在口头上给了蒋介石一个commit,但并没有得到丘吉尔的允诺。等从德黑兰回来之后,由于斯大林答应出兵东北使得花生米
: ...................
--
修改:alarm FROM 218.240.129.*
FROM 10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