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Anabelle (franz) 的大作中提到: 】
: 首先,我认为这两个文章史实部分错漏太多.
: 自身逻辑也很成问题.举例见前文.
: 其次,"宋的基本制度来自中晚唐
: 其管理社会经济的具体措施多是应付现实的财政形势"
: 我认为是一个过于草率的结论.
: 你前后所给的论据,
: 第一"制度史学界共识如何如何... "
: 此条已为我所转的各论文推翻.
: 实际上,唐宋制度的演变是目前是一个很热门的领域.
: 从<中国经济史论坛>等各站的论文情况来看,
: 未看到有你说的这种共识.不同观点和争论倒不少.
: 第二从我们这些业余读一点历史的门外汉所知的史实
: 出发,"宋的基本制度来自中晚唐"之类论点也站不住脚,
: 同名同范畴的唐宋之制应该具体分析,不应简单的望文生义.
: 中央集权,兵制部分且不论.
: 例如关于科举.
: 不错,唐已经有了科举制度.
: 但是宋给科举赋予了统一全国知识分子意识形态的新功能,
: 这算不算大制度? 对历史的影响大不大?
宋的策论,是唐制科的发展,根本算不上统一意识形态的功能
这要到理学兴起后的明代才有
: 再例如,你前文所谓的"古文运动与宋的道学"
: 这属于典型的望文生义.实际上,古文运动是一个文学运动,反对
: 胼体文而已. 宋之理学则类似于今日之哲学. 韩柳是文学家,
: 在宋学来讲,例如与朱熹相比,韩愈最多也就一个三流学者.
这你就大错特错了,韩氏的古文运动,是披着文学外衣的意识形态运动
只是在晚唐未能发展起来而已,完全可以看作是理学的滥觞
: 再例如,关于财政政策.
: 和你说的恰恰相反. 宋的财政制度是破坏了经济还是促进
: 了经济,现在争论很多.
: 但有一点不能否认:宋之政府于财政持一种主动的进取的态度.
: 宋的很多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用经济手段
: 主动的强行拔高产品商品率,交易货币率,市场流通率.
: (最终达到多收税的目的).
: 反观唐的政策才是为了应付当时的形势而来.
不错,两税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加中央收入,量出为入
唐的制度正是宋的各项具体措施的基础
两者适应的是同样的经济社会实际
即以北朝隋初唐以来的经济形态的瓦解这一现实
: (例如唐之货币税收之一因是货币税运输方便,不易为地方割据
: 势力抢劫,etc)
: 所以,中晚唐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为因应当时社会现实而产生.
: 宋之创举则在于利用经济政策主动的改变社会现实.
--
FROM 218.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