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雅克萨之战后,明明赢了,为何还割土地?
还是那句,你去东北当一年农民再来谈,纸上谈兵的书生。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东北的开拓条件,在晚明的西学东渐和农业进步到来后,就已经具备,而且我再强调一遍,柳条边以外,包括中国从汉朝时代就开始开拓的辽宁地区,这里在明朝时人口就有500万以上(至于这些人去哪了,问你哒清,但别多问,问多了就是“挑拨民族矛盾”)。
: 近代时期各国发展节奏非常快,开拓时机也是转瞬即逝,东北地区哪怕早开发50年,外东北地区人口有一定基数 的话,形势也将大有不同。事实上,正是破除了柳条边封锁,闯关东的兴起,才让中国保住了东北,晚50年,后果就很严重。
:
--
FROM 112.4.211.*
张作霖时期,东北就有将近3000万人了,你告诉我这些人都是工业人口?你这历史虚无化也太严重了。
这么大的面积,养活几千万农民再正常不过了。毛子到外东北的也就是很少数的人,但架不住哒清治下的外东北几乎是个未开发的无人区。
【 在 TEMPLATEcnt 的大作中提到: 】
: 再告诉你个事实,从清末到现在,东北都不是农耕人口占多数的地方,而是渔猎或者城市化程度全国最高的地方。为什么?因为东北虽然产粮多,但人口都是工业人口,东北的发展从来靠的都不是农业,而是资源和重工业,很多城市叫做单一产业型城市,最温暖的辽宁地区工业人口超过90。光学历史是不行的,要懂经济,地理,农业,工业,政治才能讨论你现在讨论的问题。东北一年一熟,人均土地相同的情况下种地收益永远会比关内差,所以对农民的吸引力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农业人口密度永远低于关内。
:
--
FROM 223.104.38.*
1914年到1930年间,东北耕地面积由1.34亿亩增加到2.38亿亩,增长了77.61% ;粮食产量从1912年的300万吨增长到1930年的1900万吨, 增长了533%;大豆出口额由1906年的90,290吨增长到1912年的661,06~~4吨,到1927年已达1,603,240吨的规模,21年间增长了1600%。
我随手就查到张~作霖时期的农业资料。你告诉我1914-1930年东北是有拖拉机了还是有空调了,比19世纪有何本质的技术进步?东北早在棉花、玉米普及以后,就可以大面积开发了,并没有技术障碍。而且对于闯关东的人民,生存是第一需要。
【 在 TEMPLATEcnt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是那句,你去东北当一年农民再来谈,纸上谈兵的书生。
:
--
修改:tianc03 FROM 223.104.38.*
FROM 223.104.38.*
现在“柳条边”都可以堂而皇之的洗地了,我真佩服你们这些团结壬和极端xx份子啊。迟早扬州十日会被你们论证成早期计划生育的,对吧
【 在 TEMPLATEcnt 的大作中提到: 】
: 再告诉你个事实,从清末到现在,东北都不是农耕人口占多数的地方,而是渔猎或者城市化程度全国最高的地方。为什么?因为东北虽然产粮多,但人口都是工业人口,东北的发展从来靠的都不是农业,而是资源和重工业,很多城市叫做单一产业型城市,最温暖的辽宁地区工业人口超过90。光学历史是不行的,要懂经济,地理,农业,工业,政治才能讨论你现在讨论的问题。东北一年一熟,人均土地相同的情况下种地收益永远会比关内差,所以对农民的吸引力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农业人口密度永远低于关内。
:
--
FROM 223.104.38.*
按你的思路就会以为东北那么大,发展农业就好了,去种地啊。现在的政策就是让东北资源耗尽的地方改农业城市,注意这四个字可是文件里的,农业和城市放一起你觉不觉得违和?即使是现在农业也根本容纳不了那么多人口,所以东北人才会南下,因为他们没有地,是彻底的无产阶级。这种发展思路那些人不可能不懂,东北就是被放弃的,仍然是几千年汉人的保守主义,投资不过山海关被津津乐道。要想建设东北,必须发展工业,才能吸引人口进入东北,而这种工业靠民营资本根本行不通,抛开资源优势,东北先天生产成本就会高于南方。南方很多小工厂一年的利润也就挣个取暖费,他们能挣钱,在东北就得亏。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东北的开拓条件,在晚明的西学东渐和农业进步到来后,就已经具备,而且我再强调一遍,柳条边以外,包括中国从汉朝时代就开始开拓的辽宁地区,这里在明朝时人口就有500万以上(至于这些人去哪了,问你哒清,但别多问,问多了就是“挑拨民族矛盾”)。
: 近代时期各国发展节奏非常快,开拓时机也是转瞬即逝,东北地区哪怕早开发50年,外东北地区人口有一定基数 的话,形势也将大有不同。事实上,正是破除了柳条边封锁,闯关东的兴起,才让中国保住了东北,晚50年,后果就很严重。
:
--
FROM 112.4.211.*
现在东北也有很多荒地,你有本事说服现在的农民去东北,我就服你。4万万总人口,有3千万在东北从事林业,工业,农业,很多吗?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1914年到1930年间,东北耕地面积由1.34亿亩增加到2.38亿亩,增长了77.61% ;粮食产量从1912年的300万吨增长到1930年的1900万吨, 增长了533%;大豆出口额由1906年的90,290吨增长到1912年的661,06~~4吨,到1927年已达1,603,240吨的规模,21年间增长了1600%。
: 我随手就查到张~作霖时期的农业资料。你告诉我1914-1930年东北是有拖拉机了还是有空调了,比19世纪有何本质的技术进步?东北早在棉花、玉米普及以后,就可以大面积开发了,并没有技术障碍。而且对于闯关东的人民,生存是第一需要。
:
--
FROM 112.4.211.*
实在看不懂你的逻辑,你是东北人对吧。东北的发展、工业化也是一个逐渐进步的过程,早期肯定是农业为主,伪满时期日本鬼子跟着关东军来的垦殖团,那也是种地的,因为当时工业还在初步阶段。
我说早期的农业人口、柳条边问题,不代表我赞同要把东北去工业化,你说这些事跟柳条边有什么关系?
不管工业、农业,还是东北的发展,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口基数,早点开发起来,现在东北只能更好了。至于你说的什么“汉人放弃东北”、“保守主义”,根本就是不知所云,最喜欢撺掇汉人放弃东北的,大概就是那一小撮伪满复兴分子,等等。
【 在 TEMPLATEcnt 的大作中提到: 】
: 按你的思路就会以为东北那么大,发展农业就好了,去种地啊。现在的政策就是让东北资源耗尽的地方改农业城市,注意这四个字可是文件里的,农业和城市放一起你觉不觉得违和?即使是现在农业也根本容纳不了那么多人口,所以东北人才会南下,因为他们没有地,是彻底的无产阶级。这种发展思路那些人不可能不懂,东北就是被放弃的,仍然是几千年汉人的保守主义,投资不过山海关被津津乐道。要想建设东北,必须发展工业,才能吸引人口进入东北,而这种工业靠民营资本根本行不通,抛开资源优势,东北先天生产成本就会高于南方。南方很多小工厂一年的利润也就挣个取暖费,他们能挣钱,在东北就得亏。
:
--
FROM 223.104.38.*
现在东北也有很多可开垦的耕地,你能说服现在的农民去东北种地,我就佩服你。你根本不知道粮食是怎么种的。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柳条边”都可以堂而皇之的洗地了,我真佩服你们这些团结壬和极端xx份子啊。迟早扬州十日会被你们论证成早期计划生育的,对吧
--
FROM 112.4.211.*
我跟你说历史,你跟我说现在。本帖说的是清末到民国的情况,你这真是逻辑混乱啊。我为什么要说服现在的东北人去搞农业?
【 在 TEMPLATEcnt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东北也有很多荒地,你有本事说服现在的农民去东北,我就服你。4万万总人口,有3千万在东北从事林业,工业,农业,很多吗?
:
--
FROM 223.104.38.*
美洲大发现之前,中国人口一到6000万左右,就会爆发,南宋开始,棉花在江南种植,元朝时黄道婆,发明改进纺织工具,江南成为纺织中心,棉布成为主流布料,棉衣成为百姓日常御寒的衣服。
明朝美洲大发现,玉米,红薯,土豆明朝正德时期传入我国,导致全球人口暴涨,明朝末期人口大约不到一亿。
1628年李自成开始闹事,一直到1681年平定三藩,改朝换代历时55年,全国人口打没三分之二,平定三番后,人口大约1800万。到1840年,人口4亿,东北大约300万左右。
从鸦片战争之后,开始了闯关东,截止到1911年,东北人口达到1800万。这些闯关东的百姓,90%都是来自山东。到1949年,东北人口3000万左右。
从1949年开始,百万热血青年,大批专家,学者,教授来建设北大荒,一座座城镇随着资源开始建立,重点高校差不多12所,村村有小学,镇镇有初中,县城有高中,人口过亿。
国企林立,一轻,二轻工厂遍地开花。,鞍山,大庆,鸡西,蛟河等等。这也是东北被称为共和国长子的原因,这也是东北计划生育搞得最好的原因,这也是90年代惨剧的原因。这也是自从1998年开始人口外流,老龄化严重的原因。
--
FROM 22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