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未来科技
现在已经是晚上,7点来钟了,李丽终于等到了书记的电话,让他们下楼去会议室开会。
李丽和刘京推开会议室的门,看大会议室里面只坐了四个人,有书记、所长,对面是一个谢了顶的地中海,一个大秃头。
李书记介绍二人挨着他的身边坐下,便对面前的二人道:“吴工、庞博上,那我们开始吧。”
对面的那个留着地中海的吴工有些迟疑,道:“这个内容,不方便在这样的场合讲吧。”
“李丽,刘京刚才办妥入职手续了没?签了保密协议了没?”李书记转头故意问道。
“签了”。丽丽回答。
“看,没事吧。现在都是我们的正式员工。”李书记道。
“那也不行,这是保密材料。”吴工道。
李书记呵呵笑了笑,看了看吴工道:“我用我的人格担保,这些事情,他们两个应该知道。”
吴工万分迟疑,边上的张所道:“吴工,咱们俩是这么多年的老交情,现在的情景您也知道有多危急。我相信李书记的判断和决策!”
吴工艰难地点了点头,让人把会议室的门窗全部关死,这才打开PPT悠悠道:“我们十九所,俗称狮鹫所,是做反向课题研究的,我是十九所的总工,庞博士是我们的副总师。”
“这几年来,我们一直在进行攻坚的,便是未来科技的反向。得益于人类所在各种稀有未来科技资源的持续提供,我们的研究有了一些突破。现在已经将这些成果内容汇编成册,报给了相关部门。明天上午,我们还有一个高级别的汇报,今晚便先行和人类所做个交流。”吴工道。
李书记:“您就不要客气了,现在关键是把事情做好,把难关度过去。要不咱们就直奔主题吧。”
“那,我们就开始了?”吴工看了看刘京、李丽,又看了看李书记。李书记很是坚定的点了点头。
吴工便打开PPT道:“
人类的科技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有着非常典型的阶段性和集聚性特征,往往一个关键的技术就会卡掉一大片的产业和发展路径。而突破一个关键技术,往往也会引发科技的连锁反应,形成集聚性科技创新。
例如美洲的玛雅人,在科技上就一直缺少轮轴技术,这可能也与当地缺少大型的牲畜有关,因此虽然在数学、天文、祭祀上有着很高的造诣,但千百年来,就是没有转出发展的怪圈。
对我们国家也是一样,1900年以前,卡住我们的就是蒸汽机和钢铁冶炼,由于始终没有跨越这种工业社会的门槛,所以中国一度在农业社会里逡巡了两三千年,没有进步。我们可以看到,从战国,到清末,中国的产业生产是没有太实质性的进步的。我们可以类比一下战国的魏武卒,以及清朝的兵勇,你们能看到,他的装备和战斗力是没有实质性变化的,甚至还有缩减。这可能就是所说的内卷吧。
包括现在,美国也在卡我们。主要就是卡集成电路智造,尤其是7纳米以下的先进制程,以及航空发动机。希望通过这两项,把我们卡在生产制造领域,而排除在设计创新领域。当然,这种事卡不住的,我们现在已经有了长足突破。
我们再放眼全人类,现在卡在我们人类头上的是哪些关键技术?可以说,这100年来,人类已经将科技之树上所有低矮的果实摘了个干干净净,那么还有什么我们没有突破的。
受益于对地球上未来科技的反向分析,以及其他相关研究,十九所总结出了以下四大类“卡脖子”科技:1、能源生产领域的核聚变;2、能源存储领域的核裂变电池;3、算力领域的光子芯片;4、材料领域的舍利体高密材料。
我们先谈核聚变,这也是我们人类距离未来科技最近的领域。
人类之前的能源,最初来自于柴草、树木的燃烧,这些初级能源。接着过度到了煤炭、石油这些化石能源。目前是以电为核心的融合能源利用,但本质上主要依赖的还是煤炭石油的化石能源发电,核裂变发电,风光水等新能源发电。未来的能源是什么?
现在这个路径已经很明确了,就是核聚变。这种能源本身与太阳等恒星能源的模式是一样的,就是通过将两个小原子,聚合成一个大的原子,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太阳就是依靠这种聚合反应,存活了50亿年,而且他还会再燃烧50亿年。而整个宇宙的终极能量也是如此,只不过各个不同的天体聚变的物质不同罢了,当然以氢为主。
但要产生这种核聚变,他的条件也是非常苛刻的,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创造1亿度的高温,我们在地球上能创造这个高温吗?”吴工怕大家听不懂,特地和刘京做了个互动。
刘京摇摇头。
吴工笑了笑到:“我们能。模式就是托克马克环。”
“就是用强磁场,形成一个悬浮在真空中的燃料流体环,在这个环里实现一亿度以上的物质反应。目前这个技术还不成熟,仅存在实验室,但他是未来。”
“我们用这种方式,将一类特殊的氢原子,也就是带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氘原子作为原料,就可以源源不断产生电能。”
“为什么用氘原子做核聚变?因为这是条件要求门槛最低的聚变元素,也许未来我们技术发达了,还能支持更多的元素聚变。”
“但,紧紧是氘的聚变,对于人类来说,这一能源也就足够。”
“氘是太阳核聚变反应产生的中间元素,被太阳风吹到地球,这只占其总量的二十亿分之一。但,就是这一点点的氘,在几十亿年间不断在地球上积累,尤其是融入海水,使得我们大海中能有0.015%的氢原子是这种一个质子一个中子的氘。”
“但海水里就是这么含量微小的一点氘,如果聚变形成能量,一升海水相当于300升汽油!如果把地球上海水里的氘都用起来,可供人类使用上百亿年!”
刘京听得非常震惊,他懂得这些数字的含义。
吴工则接着道:“人类的核聚变能力,还仅限于氘这一种稀有的元素,而如果外星文明足够发达,当他可以消化更多的元素聚变时,我想他能获得的能源应当几乎是无限的。尤其是在星际旅行中,我们原先担心的那些星际尘埃,此时都可以收拢起来做为聚变的燃料。因此,在这种分析下,星际旅行是可能的,亚光速飞行也是可能的。”
李书记听了打断道:“星际旅行和亚光速飞行的事情,我们回头单独进行探讨。您就开始下一个技术的分析吧。”
“好的”吴工说着道:“这第二个关键技术便是如何进行能量的存储,也就是新一代的电池技术。我们知道,如果通过核聚变模式,解决了能源的产生问题,也就是能源是无限的,下一个问题便是能源怎么进行存储和利用。
因为在可想见可穷举的模式下,这种核聚变进行过于小型化是不可能的。他始终需要非常大的磁场和真空环境。因此,在飞船、基地上安装聚变设施产生能量,而在小型设备,包括机器人上,用高效的电池来供电,这就是非常清晰的应用场景。
然而我们现在的电池技术还比较初级,主要是利用材料的理化反应来蓄能放能。如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包括还在研发的石墨烯电池等。但这些现有的技术,最大的问题便是能量密度太低。我充个100度电,动辄就需要几百公斤的电池,这种电池能用在电动汽车上,在飞机、大型机器等领域则需要能量密度更高的电池方式。
其实,在这个领域中,我们国家也是走在前沿的。我们的钱三强、何泽慧这对夫妻院士率先发现了铀原子裂变中的三裂变、四裂变现象。即一个铀原子核在吸收了一个慢中子后,在特定条件下有可能裂变为四块,而不是我们所熟知的两块。
即,在满足特定条件下,一个铀237能吸收一个满中子,裂变为四个钒59,并释放出2个快中子。
而更为神奇的是,当我们将钒59和中子按照四比一的摩尔比混合,在特定的压力和场强环境下,将可能有部分比例的钒和中子结合,变回铀237!
这是什么?这就是能量密度超级的核裂变电池!通过铀237的裂变,持续供应能量;而通过钒59的强场聚变,完成充能。我们测算过,用若用这种技术制造电池,每一克电池,能存储4000度电。也就是这么一个指甲盖大小的电池,就足够给三四十辆电动汽车供电了。”
张所突然明白了,他点了点头道:“那,那在龙泉寺机甲上发现的电池是不是就是这个?”
吴工点了点头道:“这也就是我们能反向研究成功的原因,因为从那块电池里,我们检测到了铀237和钒59。我们现在不知道基础的技术实现是什么,但大体上的路径应该是这个。”
吴工顿了顿,没有让大家展开探讨,有道:“在解决了无限的能量,又能进行超级储能后,下一个大的问题便是如何进行核心的运算能力提升了。”
“人类目前依托的是半导体技术,这一技术的核心就是利用硅这一半导体材料,在上面进行各种光刻、参杂和注入技术,最终形成超高密度的电路逻辑来。但这种技术是有巨大瓶颈的,而现在人类已经面临到了这个瓶颈。”
“一个是工艺线程的极限。现在人类最为先进的制程是7纳米,就是最小工艺的加工限度。这是什么概念,就是人类的头发大概有70微米粗细,7纳米的工艺便是在这跟头发丝上能划出1万条刻痕来!这个,现在我们的技术做到了。”
“但再往下演进,人类似乎已经穷尽了半导体工艺技术的极限,很困难了。因为我们现在这套半导体工艺所依赖的是光刻技术,形象来说就是先把我们的硅片附上面膜,然后再用放大镜把要雕刻的图形曝光到这个面膜上。面膜便被打花了,有些地方曝光掉了,有些还留着面膜。这时如果我用太阳晒这硅片,那么面膜的图案就能留存在这硅片上。这就是光刻的原理。”
“然而关键也在这里,应为光线是波粒二象性的,随着光刻图形的越来越细小,光线绕过这图形,打到“面膜”上的图案就会变得模糊。除非我们用波长更小的光去做这个曝光,甚至把这个曝光过程全部浸入到特殊的液体里,通过液体的折射率来缩小波长,我们现在的光刻机,从28纳米以后,主流的也就是这种浸润光刻技术。”
“然而,光的波长又不能无限缩短,因为太短的光波热化学性质会变差,就是没有合适的“面膜”也就是光刻胶材料,能被这短波长的光所感应。”
“因此,现在的硅工艺是7纳米,以后的极限也许是1纳米以上,再往下估计很难做到了。”
“另一个重大的限制就是,我们的半导体技术是平面技术,就是看似再复杂的工艺,包括几十步的各种掺杂了,注入了,归根结底都是在硅表面这薄薄的一小层上做的,我们现在还没有立体化的工艺。顶多就是把好多做好的芯片切薄了,一层一层的堆叠在一起,叫做堆叠技术。现在看似能实现高达64层的堆叠封装,但总归还只是对于现有平面工艺的一种修正和补充。”
“未来计算技术的方向是光,就是光也能如半导体一样构成计算元器件。怎么实现呢?举例来说,你让光在一个密闭空间里不停的反射,让光在那里兜圈子,这样需要的时候在把光读取出来,这便是光存储。”
“再比如在一个具有空间电子的空域中,当光子撞击到这些电子时,便会产生康普顿散射,控制光子能量和偏转,便能控制这一散射。这像不像电子领域的二极管、三极管?就是通过光产生各种可控方向上的光路径。基于这种原理,我们就可以制造出复杂的光芯片来。”
“这将是一个立体化的工艺。就是在一个六面体的空间内,如果每一面我都有一个高线程的平面,做光的收发转译,那么在这个立体的空域中,光在三个维度上自有的传播。”
“举例来说,我们假设使用的是10纳米的平面工艺,那么我在1厘米见方的芯片上,可以横竖交叉刻下106×106=1012个点。如果我们再这1厘米立方的空间上,六个面各装上10纳米尺度的小镜子,那么就可能形成1024的光路!这是一个什么的概念?这就是几乎无限的计算能力!”
刘京似乎没有听懂,但是他觉得很神奇。而张所却立刻反应过来这其中的奥妙,他问道:“龙泉寺机甲的那个方盒子芯片,就是这个?”
吴工又点了点头。
他接着讲到:“在未来,当能源,储能和算力得到有效的解决,实现跨越式提升后,摆在人类面前的最困难的问题便是材料问题。但神奇的是,就在近期,我们发现了舍利体的材料结构,完成了这最后的未来科技拼图。”
“我们知道,常见的物体形态有固体、液体、气体三态。超过这三态,还有两种形态虽然不常见,但也已经被人类所广泛认知,那便是等离子态、超固态和中子态。”
“所谓等离子态,便是物质形成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和带正电的离子共存的状态。此时,电子和离子带的电荷相反,但数量相等,这种状态称作等离子态。我们常看到的闪电、流星以及荧光灯点亮时、火焰燃烧时,它们都是处于等离子态 。”
“而当物质处于在140万左右大气压下,原子就可能被“压碎”。电子全部被“挤出”原子,形成电子气体,裸露的原子核紧密地排列,物质密度极大,这就是超固态。根据估算,一个乒乓球大小的超固态物质,其质量可能大于1000吨。”
“据天文观测和研究,白矮星便是由这种原子核密排的超固态物质构成。我们的太阳,若在70亿年后死亡也会变成白矮星,那是他的直径大约180公里。地球要是能变成白矮星的话,估计得直径仅为1米!”
“假如在超固态物质上再加上巨大的压力,那么原来已经挤得紧紧的原子核和电子云,就不可能再挤紧了,这时候原子核只好宣告解散,里面的质子和电子结合,成为中子。所以中子态就是一堆中子的紧密排布。”
“如果太阳进一步坍缩为中子态,那么他的直径大约是17.6公里。而地球呢,只有可怜的10厘米!”
“这就是之前人类所知道的,物质的六种状态,等离子、气、液、固、超固态、中子态。但就在这几天,我们发现了物质的第七种状态,也就是舍利态!”
“舍利态就是物质在超强的压力下,但又没有达到超固态所需要的140万个大气压。这时候,原子的表层电子被压破,形成密绕的电子云。而原子中下层的电子连同原子核依然完好,形成我们称之为舍利核的内层结构。这些舍利核紧密相拍,外层包裹着电子云,这便是舍利体。”
“变成舍利体后,由于坍缩掉外层的电子,物质的密度会大大提升,通常是常见固态的100到1000倍左右,这个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也就是,一立方厘米的舍利态物质,往往要有1公斤重!”
“而处于舍利态的物质,由于舍利核密排和电子云包裹的缘故,他的强度也是非常巨大的,抗拉伸、抗压的强度达到一个人类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方面,我们也要进行研究。”
“尤其是,舍利态物质有可能形成舍利体的单层密布结构,就如同布料般,非常之薄,但强度巨大。”
吴工介绍着,喝了口水。他的PPT做的非常粗糙,就是大段大段的文字和少许的示意图,但居然刘京都能看懂。尤其是看到那种舍利体的单层密布结构时,他一下就反应过来,要是用这种材料制作成衣物,那不就真能即轻薄,又刀枪不入的防弹了。
吴工接着介绍道:“但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进入到舍利态,好像只有些特定的重金属有这个特性。如银、金等,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的重金属舍利体。”
“银舍利的样品我们曾经有一个,测得的密度是987,就是1立方厘米重987克。金舍利的样品我们还没见过。”
“这样,在核聚变能源、核裂变电池、光子芯片和舍利体金属的构建下,基于这四项未来科技的底座,即可演变出新的未来科技树,这也能充分解释了,之前我们在龙泉寺。。。”
吴工正说着,庞博士“咳咳咳咳”地发出了剧烈的咳嗽,好像老肺病突发一样,把吴工的演讲打断了。庞博士一边捂着剧烈咳嗽的嘴,一边看着李书记。
李书记已然明白什么意思,道:“今天,庞博士的身体也不好,天也晚了,我们就先到这里吧。我安排吴工和庞博士去酒店,你们三个就自行回家吧,我也不管晚饭喽。但要注意,今天的会议内容是保密的,不要外传。”
说罢,会议便散了,张所、刘京、李丽都各回各处,庞博士也被安排到了酒店,唯有吴工,却尽到了李书记的办公室。
李书记的办公室里,已经在茶几上摆下了快餐菜饭,有鱼有肉,荤素搭配,着实不赖。但只有饮料,没有摆放酒水,因为晚上两位领导还要畅聊。
李书记和吴工就坐在这茶几两侧的沙发里,边吃边谈。
吴工道:“刚才人多,的确是不好细讲。不过,对于上述的这四个未来科技有所了解后,我们的路数也就清晰了。”
李书记道:“是呀,吴工把这个研究出来后,之前那些怪异的种种便有了合理的解释。”
吴工道“其实,从去年,总队的贺天把银手拳带到我们所里研究,我心里就已经意识到了。我意识到还有一个我们不知道的文明,他们的技术比我们高很多,在未来的重要科技点上,已经有了完备的布局。他们就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却不知道他们,你说是吗?”
“是呀。”李书记答道:“其实我也早有此方面的信息,只是缘由特殊,我不能对外讲。我也早就知道另外一个文明的存在。还有,补充一句,那个贺天现在也已经到我们人类所了。”
“是吗?”吴工道:“那可要恭喜,贺天这位同志,格斗技能突出,人品好,靠得住,关键还是位帅哥,你们人类所真的是捡到宝贝了。”
“哪里,哪里。”
“话又说回来”吴工道:“自从那个叫申公豹的出现,似乎这层窗户纸已经被捅破了,上面定好了应对的策略吗?”
“我上面的策略我哪里知道,只不过现在这情景,不管是行还是不行,都是必须要去面对的。”
“晚上刚刚,四川那边的新情况你知道吗?好像是两个妖和一个先知。妖一个就是申公豹,另一个便是九尾。”
“这事我也听到通报了。”李书记点点头道:“不过,你怎么能确定那是“妖”,是“先知”?妖和先知是什么意思?”
吴工哈哈一笑道“揣着明白装糊涂不是,你其实早就都知道,比我清楚的很那。”吴工看了眼李书记道:“所谓妖,便是用人类和其他的基因杂交,强化培育出来的一种生物。龙泉寺申公豹的躯体,陕西扶风轩辕冢九尾的、还有一具估计也是申公豹的躯体,都在我们那里。”
吴工又道:“其实,他们也就是在运动、反应、抗击打等方面比人做了强化而已,我们从生物学和现场的影像资料分析,发现那妖的智商和情感方面,和人类也没太大的差异。”
“而先知,现在看就是彻彻底底的人,只不过在精神层面,他们有些特定的控制情感、预知未来的技能。究竟是什么,我也不清楚。您说对吧,李书记!”那吴工说罢,便故意直勾勾地看着李书记。
李书记哈哈一笑道:“你看我干嘛?我脸上又没有字,咱们接着聊,接着聊。”
“好”吴工尴尬的又笑了笑道:“妖可能特别一点,就是他们会元神换身。就是能主动的把身体的核心资源、遗传物质、包括记忆什么的形成一个元神样的东西,然后通过口进入到其他的肉体。然后这个元神会成为新肉体的主人,当然也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通过元神和新肉体的基因融合,上面所说的妖的基因优势才能发挥出来,才能在运动、反应、抗击打等方面展现出优势来。
我们在芒砀山找到的那个申公豹的躯壳就是他出了元神后留下的,里面的大脑、中枢神经等核心器官都不在了。不过这个躯壳算是基因融合比较久的了,运动、反应、抗击打等能力都是一流,只是有比较大的衰老迹象,应该是主动换下来的。
那申公豹的元神,接着应该是寄生在一个士兵的体内,可才过三天,在扶风轩辕冢,他又把这个躯壳扔了,换了个附近村民的。那个士兵的躯壳,我们查了下,双腿断了,基因融合也才刚刚开始,显著的能力有一些,还不完全,应该也是主动放弃的。
还有,轩辕冢处我们还发现了一具女性的躯壳,情况和芒砀山那具差不多,也是基因融合的比较好,但是苍老衰退,被换下来了。”
吴工说着,看了看李书记,道:“我说这些你就一点也不感觉奇怪?你好像也早就知道?”
“不错”李书记道:“你们把这些形成了内参上报,我也被传阅到,所有基本情况也清楚一些。”
“原来如此。”吴工道:“今天下午才听说,那轩辕冢女性躯体的元神便叫“九尾”,你猜猜是什么来头?”
“九尾妲己,也是封神传说中的祸国妖女!”
“我猜也是她。”吴工道“其实无论是妖还是先知都还好,关键的是他们手中的宝物。”
“宝物?”
“是的,现在我们已知的宝物有:申公豹的诛仙剑和乾坤护腕,九尾的昆仑刃和花狐貂,还有先知马晓蓉的八角玲珑伞,贺天的银手拳,一共6件。”
“奥”李书记不自然的答了句。
“要是再加上混元金斗和缚龙索呢,也就是8件宝物。”吴工悠悠道,而李书记则低下头吃着饭菜,假装没有听见。
那吴工又道:“这些宝物说白了,也就是基于未来科技制造的一些小小的玩物而已,也没有什么。比如那个银手拳,就是用银舍利打造的一个金属手套而已。只不过,由于科技代差的存在,在我们看来太过玄幻了而已。”
“对”李书记这时又接起茬来道:“这就如同古代的人,他们若见到了手电筒、打火机、自行车,也一定惊为天物,而我们看着也就是普普通通的器物而已。”
“是的,没错。”吴工道:“所以从去年接触贺天的银手拳开始,我的担心就已经是这背后的力量了。他们的确,和我们是有明显的技术代差的。”
李书记叹了口气道:“是的,这种技术的代差往往是能要命的。当年白人踏上美洲的土地,也就是一百来人。后面逐步移民逐步多了,也就几十万人,可他们却凭着步枪这一科技代差,直接屠杀了3000万的印第安人,让印第安人亡国灭种。50人的英国远征军在中非,遇到了5000多名麦塔比利人勇士。这50人的英军配备了4挺全新的马克沁机枪,结果这5000名麦塔比利人勇士被屠戮殆尽,而50个英军则无一死亡。这便是技术代差的结果。”
“是呀,所以我就一直担心,担心这个我们所不知的文明,一下子冲过来,把我们团灭了!”
“这也是我担心的,也是想极力避免的。”李书记道:“其实,主要是要抗住这第一波攻击,适应这种科技代差,后面还是有机会的。”
“不错,关键是第一波,适应了就好。好在我们的老祖宗还是有这方面的经验的,你看带么多的古文明,在西方文明的代差攻击下,迅速灰飞烟灭,而只有中国人,自古至今一直傲立世界。虽然我们也落后过,我们也挨打过,也付出过重大的牺牲,但终究我们没有倒下,我们在迎来民族的复兴和辉煌。”
李书记看了看吴工道:“这的确是我们民族或者说文化的优势,就是你只要打不垮我,若干年后我又是一条好汉,又能通过学习你的技术来打败你。但,要达到这一点,首先需要的便是要有活下来的机会,要有学习赶超的时间。”
吴工点了点头,故意笑了笑道:“那就是你向上面献出“未来科技免疫”的原因?”
李书记愣了下,道:“什么未来科技免疫呀?”
“未来科技免疫就是指,通过和申公豹、九尾等妖做长期的接触和作战,增强对未来科技及战法的提前预知和体验,实现对未来科技的免疫力提升,最终在新的一轮劫难中存活下来,发展起来。李书记,这是您给上面提出的方案,怎么自己都不知道了?”
李书记有些尴尬,笑道:“记起来了,记起来了,只是有些久远,我有点忘记了。”
“这个提案我看了。”吴工道:“的确是好方案,现在上面也在采用这个方案,真是不幸中的万幸。我只希望,在未来的人类劫难中,我们能少死一些人。”
“我也这么希望,不过从之前的人类劫难来看,数十亿的死伤,有可能是在劫难逃。”李书记叹气道。
“是呀,这八百年一轮回,轮着轮着又到现在了,真不知未来会是怎样,也希望,我们真的还有未来。”吴工说着,也跟着叹了口气,又道:“你前几天那出现的黑洞如何看?我们小范围内,都已经炸开锅了。”
李书记边说边吃,此刻他已经吃的差不多了,便翘起二郎腿,点了根雪茄道:“你想知道我真实的想法?”
吴工点了点头。
李书记悠然道:“日前,中美俄三国的专家已经集体开会,研究确定,那是一个高速向我们撞来的黑洞。从现在各种观测、计算的结果来看,也有充足的科学依据,极力认同这一结果。而我,却不信。”
“你不信?”
“是的,我考虑了很久,终于选择了不信。”
“为什么”吴工问道。
李书记用手指了指脑子道:“用这儿做理性的思考。你想这么大的黑洞,估测质量是全太阳系的几十万倍,怎么就突然出现了?怎么之前就没被观测到?这显然不合逻辑呀。”
李书记喝了一口水,又接着道:“所以,我觉得这个黑洞就是八百年劫难的一个序曲,我没法去做研究,但我坚信这就是未来。”
边上的吴工也是非常的赞同,不住地点着头。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黑洞里住着的,也就是我们之前所担心的那个离我家即远又近的另一个文明。只不过我们不知道他是谁?他从哪里来?他到哪里去?他又为什么来地球。”
吴工听了,也是又点点头,这和他的某些观点的确是有些不谋而合的。他突然又问道:“那你刚才开会,又为什么把那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也叫上了,有些东西我觉得他们不应该知道。”
李书记便摇了摇头道:“人类有人类的命运,我也有我的判断。可能表面上是一粒普通的沙子,实际上却是开启这世界的密码。我希望我是对的,我希望我的选择能给人类带来可期的未来。
“奥~~”吴工听了,若有所思,他算是参悟到了李书记的一点安排。却又想起了一件事,便凑到李书记面前轻声说:“其实,除了这些,我还有点私人的话,想要跟你沟通,你方便吗?”
李书记翘着二郎腿,吸着雪茄,看了看吴工道:“可以呀,您只管说。”
“你知道,我对你没有坏心,也不存在什么说教的。我只是觉得,中国的干部吧,一方面是要大力实心做事,另一方面便是要低调,小心驶得万年船。李书记您样样都好,能力方面我也是认可的,就是有时候真的显得太高调了些。”
李书记哈哈一笑道:“能提出这种规劝的,都是好朋友,谢谢吴工!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是我自己想的要高调,而实在是没有办法,只能如此,我也有苦衷呀。只是没法和你讲。”
“我理解,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我只是提醒一句。您那边的境遇情况,我也是了解的。”
两个智慧的脑袋,就这样畅谈到深夜,而天上的那黑洞,却一刻也没停止,他正朝着地球飞奔而来。
--
FROM 117.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