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现在的娃厉害了,集体要求去换老师
温度不变化了,也不能表示沸腾了!当温度升到某一个温度还没到沸点,下面加热吸收的热量和水面及水杯向外散发的热量平衡时,水不沸腾温度也不会变化!
【 在 pqme 的大作中提到: 】
: 温度不变化了,表示沸腾。这个和大气压无关了?
--
FROM 113.201.200.*
这老师确实不行,连沸腾的定义都没搞清楚,到高原上水没到100度也沸腾,当然看冒泡了。
【 在 pqme 的大作中提到: 】
: (原题扫描件在17楼,说是气压原因的先看原题)
: (第二题的疑惑在97楼)
: 以上是11月13日10点补充
--
FROM 114.218.113.*
当年我们学校的特色就是把不喜欢的老师轰下台
【 在 pqme 的大作中提到: 】
: (原题扫描件在17楼,说是气压原因的先看原题)
: (第二题的疑惑在97楼)
: 以上是11月13日10点补充
--
FROM 183.193.138.*
问题是,当温度保持不变时,并不代表就是沸腾了!当水从下面酒精灯吸收的热量和水向外散发的热量平衡时,水的温度会保持不变,但并不沸腾。很简单的例子,澡堂子里的水保持在四十度不变,但还是一直持续加热,你能说水沸腾了?所以观察温度计完全不能确定水是否沸腾,温度计的作用是观察气泡确定水沸腾了然后用来观察水的沸点!
【 在 pqme 的大作中提到: 】
: 娃们的疑惑是
: 当温度保持不变的时候,就是沸腾了
: 所以结合持续加热,观察气泡,观察温度计,也能得出沸腾的结论
: ...................
--
FROM 113.201.200.*
这个物理规律的本质在于相等,而不是顺序,确实不应该强调顺序。
【 在 one23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你问题2的解释看,你们把理科当文科教了,我想知道现在学校都这样吗?
: 个人认为关注点应该在于表述的是否是“事实”,而不是儿子像爸爸比爸爸像儿子好。除非物理界有统一的约定,否则老师把精力耗费在这上面就是...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223.104.68.*
观察气泡有无简单可靠,温度不变需要排除波动,还要选择统计时间窗口,从做实验的方法论上来说,肯定选气泡比温度要好很多。按照你这个思路,回答观察液面是否降低也是对的。
【 在 pqme 的大作中提到: 】
: 题目在17楼
: 娃的疑惑是,既然给出了实验的场景,就是持续加热的情况。并且有温度,气泡等等表格给你
: 把因数都写全了(气泡变化和温度不变),反而不得分
: 温度不变当然不一定沸腾,但是实验给出的场景,一定是沸...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223.104.68.*
当然确定不了,随便举个例子了,一个恒温水箱,有温度传感器,有加热管,设定个80度,水加热到80度后,超过80度减小加热,散热快了低于80度加大一点加热量,最终加热量和散热量平衡时肯定稳定在80度!
【 在 zqhl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题是你怎么知道温度不变就沸腾了呢
--
FROM 113.201.200.*
看了原图。
这个老师水平真是不行。
答案是对的
老师知道答案都解释不清楚
很明显不管是96 97 98 99你都不能判断他是否沸腾了
只有匀速的生成气泡并破裂这个才是沸腾的标志。
然后等到了这个标志之后你再去看温度计才能确定下来是98度
【 在 pqme 的大作中提到: 】
: (原题扫描件在17楼,说是气压原因的先看原题)
: (第二题的疑惑在97楼)
: 以上是11月13日10点补充
--
FROM 36.103.166.*
她说的只是答案,但答案并不是她给出的。作为老师,她需要做的事情是给学生解惑,给答案一个合理的解释。她根本就是不回答。回到理解题意这个说法上来,如何理解题意?要点是什么?都没有。
答案是什么不是重点,重点是老师有没有、能不能讲解清楚。
【 在 GoogleGlass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师说的没问题啊.
: 沸腾的温度是不确定的,只能通过现象观察.
:
--
FROM 183.157.163.*
给了气压条件也不能看温度!
【 在 maruko 的大作中提到: 】
: 确实不能看温度啊,因为没给气压条件。但是老师也是废物,支持换
--
FROM 113.2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