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赞赏古文论辩就是各表一枝,只就某一个方面进行论证,进而提出自己的论点。
这是具备现实意义的,这就是决策的素材之一。
反而普适的论点都是害人的,似是而非,倒反天罡的东西。
【 在 ld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拿苏洵<六国论>举例,是在表达苏洵《六国论》在形式上是一篇比较典型的议论文,尤其在结构和论述方面,可以供中学生写作议论文时学习借鉴,从这个角度上讲另外两篇《六国论》乃至《过秦论》都不足以效法。你这陷在历史中不能自拔,话题越拉越远。再说了,就算读了苏洵《六国论》之后击节赞叹其“言之有理”又有什么问题吗?一家之言而已!你也可以写一篇《六国论》,只要言之在理,我照样“击节赞叹”。
--
FROM 221.22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