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中国的大学教材不行,是因为写教材不赚钱吧
国内的教材不一定能耽误他,但我觉得国内的考核机制能耽误他。
【 在 FLYBBS (空手套白狼)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你认为国内教材能耽误他吗?
--
FROM 111.196.68.*
因为让学生轻松学会需要编者理论联系实际,需要从一线、基层当中获得生动活泼、浅显易懂、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思考过程。
而一直在纸堆里的学者们没有一线经验,脱产太久。
【 在 LukasLi (笨笨熊)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会了都轻松,关键是为啥不让学生轻松的学会呢, 不就是多翻几页书。对我这种学习一直轻松混过的,我依然喜欢读国外的教材。
--
FROM 111.196.68.*
也未必,这种牛人直接在公司干,说不定早成大老板了
【 在 seablue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内的教材不一定能耽误他,但我觉得国内的考核机制能耽误他。
--
FROM 175.160.194.246
当然。问题是呕心沥血之后回报率很低,就没有人愿意呕心沥血。
【 在 sowreap (reap what we sow)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本好教材是要呕心沥血的
--
FROM 111.196.68.*
啥科研不科研的。学术圈的人眼里好像只有搞了科研才能把文字写好,把话讲明白。
不是这样的。科不科研不重要,一点都不重要,原不原创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实践。
一个人他不实践,就很难知道一门学问它的难点、痛点在哪里。举个例子,本科阶段的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程,如果编者没有真正写过一个上规模的软件,只是写个书后的大作业,他根本不知道这门课的灵魂在哪里、痛点在哪里,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软件。更写不出《人月神话》这样伟大的作品。
一个人有了实践经验,哪怕读书不多,文字不够训雅,但是他仍然能够抓住核心,把问题讲明白。他可能不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样的话,但是他能说出"肚子里没水,尿不出来"这样的话,照样能把意思讲明白。
而实践需要原创吗?不需要,哪怕他从头开始抄一遍别人的软件,也能写出牛逼的教材。一些心得体会并非一定得通过原创性科研才能获得,普普通通的实践照样能窥其门径,关键是得实实在在地去做、去动手。而不是照本宣科。
【 在 LukasLi (笨笨熊)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是重要原因, 跟不上科研,就算表达自己的十分,也是hen low。 这个香港科技大学的校长表达过,老师必须追科研, 只是传业授道解惑是不行的
--
修改:seablue FROM 111.196.68.*
FROM 111.196.68.*
你会自己花时间么?
反正我是不会的
【 在 peakzhou 的大作中提到: 】
: 很多教材都是找研究生凑的,还不是老师亲自编的
--
FROM 106.39.42.*
要看什么教材,国家或者部级规划教材,还是很有必要的
【 在 smagorinsky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会自己花时间么?
: 反正我是不会的
--
FROM 111.203.106.*
所以到底不是看学生,而是看领导
【 在 peakzhou 的大作中提到: 】
: 要看什么教材,国家或者部级规划教材,还是很有必要的
--
FROM 106.39.42.*
实际上,也没有那个水平。
国内教材也就是抄抄抄
【 在 smallpanda03 的大作中提到: 】
: 教材价格太便宜,一本书才几十块。美国的教材动不动就上百美元。有钱赚才有动力
: 发自「今日水木 on Android」
--
FROM 221.222.57.*
呕心沥血干,人家还嫌弃你干得慢、不灵活、能力差,根本不会管你内容是不是很好。
【 在 seablue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然。问题是呕心沥血之后回报率很低,就没有人愿意呕心沥血。
:
--
FROM 114.2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