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马毅院士:为什么国内在AI的研究总是在跟踪或追赶
国内确实有问题,不管是谁,两年不出成果会非常难受
【 在 mizhahu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近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国内在AI的研究总是在跟踪或追赶,而且好像越跟距离越远?我想英文有一句话讲很中肯:“You get what you reward”。也就是对管理者而言”你奖励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我们如果一直鼓励跟踪追赶,那么我们就只能得到越来越多的追赶。而且论证追赶很容易(人家都已经有了我们没有就落后了,而且可行性已经被验证了,投入风险不大云云,振振有词)。已经马后炮了,还特别的理所当然理直气壮。鼓励这种做法本身就是直接至少是间接的在打压真正有理想在做独立创新的人。中国不缺研发资源(至少在我涉及的领域),更不缺有才能有理想的年轻人,但目前这两个因素目前好像根本没有联系在一起。
--
FROM 223.104.39.*
我觉得其实国内外ai应用这块做的还挺不错
--
FROM 39.144.104.*
有论文就不错了
【 在 lovefreewind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开源那不就完犊子了嘛...
:
: 【 在 victd 的大作中提到: 】
: ...................
--来自微微水木3.5.12
--
FROM 223.104.41.*
国外还没有做出来
【 在 profounder (o(∩_∩)o) 的大作中提到: 】
:
: 电磁弹射也不是啥新玩意。
:
: 【 在 nikezh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111.197.241.*
你说反了
【 在 drifter777 (drifter777)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国航母用上了?
: 美帝已经装备了的。
:
:
--
FROM 111.197.241.*
就说大学很多专业,含金量更高是外文教材译本,甚至有时直接溯源外文教材才能更好地领略作者要表达的含义。可想而知,以工业革命起兴的国家积淀的基础,加之尊重科学的创新思维和环境,自然能够结出原始创新硕果。不过原始创新在哪里都是最为宝贵的事物,肯定需要“天降奇才”来引领的。
原始创新的基石是基础研究,就我理解,国外基础研究自然与教育和评价方式关系很大,但应用带来的巨大利润更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大量的原始创新发端于企业,也是为什么华为之类的企业会被卡脖子。当对手水平拙劣不值一提的时候,是不配得到关注的,既然被卡,自然是有了威胁,这种威胁一方面来自于利润受损,另一方面就是尽管现阶段用应用来“跟随”,对于有想法有能力的主体来说,假以时日,也是有可能形成自己的创新环境和软硬件条件的,最终形成威胁。不论这种可能性大小吧,对蹂躏者来说自然是趁其弱小之时掐灭最为便当。
--
FROM 223.104.40.*
福特号上面早几年就用上了。前期基础研究,美帝已经开展了几十年。福建号一样是追赶上的。
【 在 nikezh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反了
--
修改:drifter777 FROM 222.129.33.*
FROM 222.129.33.*
你就是说空话的典型吧?啥信息不提供,除了空话大话屁用没有。
【 在 hqhhq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知道你这逻辑思维能力怎么混上青椒的,这才是中国教育的悲哀,不会独立思考,只会人云亦云,误人子弟
:
: :
--
修改:zfbdcyj FROM 222.192.3.*
FROM 222.192.3.*
中国稀土技术他为啥没说不让用?
【 在 jimmycmh 的大作中提到: 】
: 要禁当然可以禁啊,反正美国嘴大,他说不让用就不让用,你还能怎么办
:
--
FROM 222.192.3.*
有空可以瞧瞧。
【 在 invi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内有mindspore框架,可以了解一下
: :问题是美国人已经在深度学习上有了系统的人才和研究积累。在这个框架内中国很难从新设计一套吧?这里面应该有大量的专利和基本的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222.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