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劳务费怎么发来激发学生动力?
对,也可能是学生给他送的横向,不能用我粗鄙的眼界来看问题
【 在 Idoknow 的大作中提到: 】
:第一,90后还是副教授,一届也就最多带三个,第二,学科不一样,个人能力也不同,他去年横向200万,第三,他家庭条件好,座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223.90.38.*
好吧,你就这认知吧,不解释了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newind 的大作中提到: 】
: 博士5000还好。但是,你说5000一个硕士就让该老师形成了良性循环,感觉是在搞笑?
--
FROM 123.119.235.*
普遍地发吧,好好对待学生
【 在 Idoknow 的大作中提到: 】
: RT,怎么发?以及发多少?向各位大佬取经目前团队一个价,但闲的闲,忙的忙,感觉长久下去部分学生不平衡了;同时,大部分都是 ...
--
FROM 39.91.103.*
同困惑。
我现在的做法是,基本的津贴每个年级的差不多。
然后简单根据工作量和参与的项目的情况,额外发放津贴,说明这是什么什么津贴。
虽然不多,但体现乐差异。
不知道各位大牛有何良策。
【 在 Idoknow 的大作中提到: 】
: RT,怎么发?以及发多少?向各位大佬取经
: 目前团队一个价,但闲的闲,忙的忙,感觉长久下去部分学生不平衡了;同时,大部分都是保研的或者是高分考生,还是希望激发动力。
--
FROM 112.21.238.*
看人,你要对进来的学生分个类
有的就是来混个学历的,有的家里条件好,过来做跳板,后面要出国继续水博的
有的自认为对科研有兴趣但经过一两年研又发现没兴趣的
你看他需要什么就给什么
给钱是很重要,这涉及到导师在学生群体中的口碑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钱是最不重要的
因为所以学生都明白:这只是暂时的,好与不好,只要忍三年。三年到了爷就拜拜了您内,拿到文凭咱就走人。
至于这三年里学生是以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效率在干活,那就看各位老板的本事和水平了。
【 在 davin1224 的大作中提到: 】
: 比较认同。
: 这个可有排序?“钱+论文+兴趣+成就感+PUA(谈心画饼)+尊重+以身作则”
--
FROM 114.22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