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高校里面除了能做漂亮的理论结果,解决业界实际问题真的太难了
【 在 sdlk 的大作中提到: 】
: 高校为什么要给企业解决问题?没这个必要。每个企业有自己的问题,大部分问题其实没啥学术性,就是试,能有啥意思?你给它解决了问题,也没多少回报,意义不大。
: 工业届的问题,主要是3个,一是他们里面人的水平不行,本来不难的问题能研究一辈子;二是,有些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他们意识不到,还总是异想天开地想解决;三是,有些问题用钱就能解决,他们又不愿出钱。
:
1、不要把烂公司的水平不行,当成工业界的水平不行。现在中国的科技突破,主要是工程技术的突破,都是靠企业。 不难的问题?是高校对实践四体不勤的人以为不难吧!
2、至于不可能解决,如果是原理问题,如果公司有博士团队,是可以发现的,还是那句话,不要以为工业界的水平不行,科技战主要是靠他们打。 高校的本职工作==原创,一坨翔。
3、有些问题用少数钱就能解决?那是你不懂工艺,你以为不要多少钱,人家懂的,知道有多少道道等着烧钱呢。 真能多快好省解决问题,别人为啥不用。
一句话,不要高高在上,对实践工程和工艺指指点点,很多落地的道道你根本不懂。
--
修改:victd FROM 125.88.24.*
FROM 125.88.24.*
科学是原理未清,需要多样性路线,发现有随机性,如果不受昂贵设备限制,应该尽可能多分队,这个适合学校干。
工程是原理已知下寻找可行性路径,可以大团队,可以集中力量,因为随机性小,这个适合企业院所干。
郭嘉一直搞不清科学和工程的区别,也搞不清楚高校和企业研所的分工。
--
修改:victd FROM 125.88.24.*
FROM 125.88.24.*
因为郭嘉搞不清科学和工程的区别,所以学阀和基金委才搞有组织科研,把科学有组织集中到少数路线, 结果就是产出作坊式灌水,真原创没有。然后拿灌水多 夸自己 成果多。
中国现在科技的进步,很多是工程上的进步,是企业院所取得的,是海量工程师996取得的。 和学阀们关系不大,学阀的东西都是学生做的做工程一地鸡毛。学阀本职的工作--原创突破,表现一坨翔。 但是不妨碍学阀拿工程技术的成就给自己脸上贴金,要求“有组织”科研。
基金委呢,配合的好,还六成经费去搞工程技术攻关,然后水论文结题,深得学阀喜欢。
--
修改:victd FROM 125.88.24.*
FROM 125.88.24.*
我有学生在国内号称最牛B的公司,我不知道公司啥水平?还科技战,搞笑,其实就是抄,原创的基本没有。
进高校的门槛比进公司高多了,高校才有可能有原创的东西,因为不用996。一些所谓的科技公司,根本招不到顶尖的人才,全是靠庸人堆时间,能出啥好东西?
还有,前面的高校普遍瞧不上公司做的东西,也瞧不上公司的扣扣索索,所以清北的老师拿公司项目的比例很低
【 在 victd 的大作中提到: 】
:
: 1、不要把烂公司的水平不行,当成工业界的水平不行。现在中国的科技突破,主要是工程技术的突破,都是靠企业。 不难的问题?是高校对实践四体不勤的人以为不难吧!
: 2、至于不可能解决,如果是原理问题,如果公司有博士团队,是可以发现的,还是那句话,不要以为工业界的水平不行,科技战主要是靠他们打。 高校的本职工作==原创,一坨翔。
: ...................
--
FROM 124.205.79.*
现在学校都是有组织科研,还分散,不集中成一个团队就不错了。
更牛逼的是,居然不知廉耻的把有组织科研不但口头公开说,还公开写进文件里。
【 在 victd 的大作中提到: 】
: 科学是原理未清,需要多样性路线,发现有随机性,如果不受昂贵设备限制,应该尽可能多分队,这个适合学校干。
: 工程是原理已知下寻找可行性路径,可以大团队,可以集中力量,因为随机性小,这个适合企业院所干。
: 郭嘉一直搞不清科学和工程的区别,也搞不清楚高校和企业研所的分工。
: ...................
--
修改:FLYBBS FROM 175.160.215.113
FROM 175.160.215.113
最近专业调整,很多老师是一点不想动。学生就业方面都没啥市场需求,老师专业方向那是一点都不想改,让靠拢到有需求的方向,还说不能丧失专业特色。年龄不大,稍微脱离舒适区千难万难的
【 在 superuirui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高校把自己的路走死了完全是高校自己的锅,人家院所企业都在想办法扩大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争取更多的资源,高校却固步自封自以为是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V2143A」
--
FROM 112.103.19.*
原创贡献,理论问题,也没解决什么嘛
【 在 alamoo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走错路走错方向了。
: 高校一般定位专长本来就不应该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 而是解决简化后的核心、关键问题,
: 在更加理论化的范畴内完整解决问题,
: 工程化、细节是企业的责任,最多配合而已。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5」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V2143A」
--
FROM 112.103.19.*
本来就是一群废物,
招了另一群废物,
【 在 wowohinwoh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原创贡献,理论问题,也没解决什么嘛
: 发自「今日水木 on V2143A」
--
FROM 112.32.2.*
能发论文评职称,其他的谁管它
【 在 dolphin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结合我自身经历谈一下吧,欢迎拍砖
:
: 第一,钱;工业届的实际问题一般都需要千百次的试错,这个试错成本太大了,一般的小企业都经受不起,更别说高校了。就是实验器材烧钱这一点,就劝退太多的人了
:
: 第二,人;企业里面有完善的培养工程师的机制,员工也愿意参与到这样的机制中。高校里的硕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BLA-TL00」
--
FROM 223.72.68.*
根源还是人,一流人才不会在高校
【 在 dolphin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结合我自身经历谈一下吧,欢迎拍砖
: 第一,钱;工业届的实际问题一般都需要千百次的试错,这个试错成本太大了,一般的小企业都经受不起,更别说高校了。就是实验器材烧钱这一点,就劝退太多的人了
: 第二,人;企业里面有完善的培养工程师的机制,员工也愿意参与到这样的机制中。高校里的硕士博士对工程实际的参与意愿完全靠自觉。硕士基本就是一年多在组内干活的时间,博士基本是走理论写论文的路子。
: ...................
--
FROM 1.20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