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上看殉葬史有三座高峰与一个低谷。
殷商,人殉的第一次高峰
西周,人殉衰落的低谷,俑殉开始萌芽
春秋,人殉的第二次高峰
秦汉,人殉最后的落幕,俑殉达到高峰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末期,这时候人殉和俑殉是并存的,孔子批评俑殉而不说人殉,所以很难解释得通啊?
【 在 zhenniub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你就纯粹不学无术的胡扯了。这句话出自于孟子,而非论语。原话讲得清清楚楚。
: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 很明显,孟子的意思是孔子对于用像人的俑来陪葬,都极端厌恶,又怎么可能是赞成活人献祭呢?如果你说孟子对孔子原意理解的不对。那我要说了,这句话本来就只是孟子说的,很可能只是孟子假托孔子来表达他的观点而已。你说的这些自然是毫无根据的恶意揣测。
--
FROM 16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