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对横渠四句讨论的一个继续。
我在知乎上看到的,引用如下。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中有一个小故事:著名天文学家高平子的孙子来拜访胡适,说到得意处,背起“横渠四句”来,还想让胡适给解说解说。胡适笑道:“你的祖父是研究天文的,你怎么不学点实在的学问,反而念这些空洞的话?这四句话,与佛家的四弘愿没有差别,看似宏大,但既不可操作,又无法验证,不过是替古人背书的幌子而已。”客人还想反驳,胡适当场反问:“怎么叫为天地立心?天地本无心,是读书人非要替天地立个心!”
网上类似的不止一个,多少有些改编,其目的显然是一种批评,依胡适为论据来否定。但是,我认为这里有伪托古人的成分,要在天平上增加反对方这边的重量。这里面到底哪句话我们是可以接受的,而哪句话有疑问,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胡适先生是有大才的,能够把横渠四句跟佛家的四弘愿联系起来。那么,他们之间是对应的关系?
为天地立心:众生无边誓愿度,
为生民立命:烦恼无尽誓愿断,
为往圣继绝学:法门无量誓愿学,
为万世开太平:佛道无上誓愿成。
但是,后面那一句,“但既不可操作,又无法验证”,我是有疑问的。胡适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前十余年,罗素(Bertrand Russell)来中国,北京有一般学生组织了一个“罗素学术研究会”,请罗素莅会指导。但罗素回来对我说:“今天很失望!”问何以故?他说:“一般青年问我许多问题,如‘George Elior是什么?’‘真理是什么?(What is truth?)’叫我如何回答?只好拿几句话作可能的应付。”我说:假如您听过我讲禅学,您便可以立刻赏他一个耳光,以作回答。罗素先生颇以为然。”以胡适对佛家的理解,又怎么会说出“但既不可操作,又无法验证”这样的话?我以为这句话不是胡适说的,而是作者的艺术加工,其来源是对波普尔所谓falsifiability的运用。那么。胡适对波普尔又了解多少?这是个前提。胡适搞的是实验主义,与波普尔的有联系,但毕竟不是一回事。百度上说,falsifiability是波普尔的著作《猜想与反驳》中提出的概念,这是1963年的事,那时候胡适已经不在了。孟姜女哭长城是一出戏,但是唱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在时间上是矛盾的。胡适知experimentalism,而不知falsifiability;正如孟姜女知秦,而不知有汉,这是一样的道理。也有说《科学发现的逻辑》论证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不是可证实性而是可证伪性,这是1959年的事。我想当然的认为,两人鲜有交集,有兴趣有耐心的可以查查胡适日记,胡适文集,毕竟这事可以falsifiability。我认为这句话是目的是要加重胡适反对的分量,但这是对角色的误加工,是画蛇添足,也反映了作者对佛家的“无知”。
那么,胡适对横渠四句的态度是什么?我们需要进一步的考察。
(待续)
--
修改:ferr FROM 123.161.201.*
FROM 123.16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