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胡适先生的一枚印象
这是对横渠四句讨论的一个继续。
我在知乎上看到的,引用如下。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中有一个小故事:著名天文学家高平子的孙子来拜访胡适,说到得意处,背起“横渠四句”来,还想让胡适给解说解说。胡适笑道:“你的祖父是研究天文的,你怎么不学点实在的学问,反而念这些空洞的话?这四句话,与佛家的四弘愿没有差别,看似宏大,但既不可操作,又无法验证,不过是替古人背书的幌子而已。”客人还想反驳,胡适当场反问:“怎么叫为天地立心?天地本无心,是读书人非要替天地立个心!”
网上类似的不止一个,多少有些改编,其目的显然是一种批评,依胡适为论据来否定。但是,我认为这里有伪托古人的成分,要在天平上增加反对方这边的重量。这里面到底哪句话我们是可以接受的,而哪句话有疑问,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胡适先生是有大才的,能够把横渠四句跟佛家的四弘愿联系起来。那么,他们之间是对应的关系?
为天地立心:众生无边誓愿度,
为生民立命:烦恼无尽誓愿断,
为往圣继绝学:法门无量誓愿学,
为万世开太平:佛道无上誓愿成。
但是,后面那一句,“但既不可操作,又无法验证”,我是有疑问的。胡适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前十余年,罗素(Bertrand Russell)来中国,北京有一般学生组织了一个“罗素学术研究会”,请罗素莅会指导。但罗素回来对我说:“今天很失望!”问何以故?他说:“一般青年问我许多问题,如‘George Elior是什么?’‘真理是什么?(What is truth?)’叫我如何回答?只好拿几句话作可能的应付。”我说:假如您听过我讲禅学,您便可以立刻赏他一个耳光,以作回答。罗素先生颇以为然。”以胡适对佛家的理解,又怎么会说出“但既不可操作,又无法验证”这样的话?我以为这句话不是胡适说的,而是作者的艺术加工,其来源是对波普尔所谓falsifiability的运用。那么。胡适对波普尔又了解多少?这是个前提。胡适搞的是实验主义,与波普尔的有联系,但毕竟不是一回事。百度上说,falsifiability是波普尔的著作《猜想与反驳》中提出的概念,这是1963年的事,那时候胡适已经不在了。孟姜女哭长城是一出戏,但是唱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在时间上是矛盾的。胡适知experimentalism,而不知falsifiability;正如孟姜女知秦,而不知有汉,这是一样的道理。也有说《科学发现的逻辑》论证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不是可证实性而是可证伪性,这是1959年的事。我想当然的认为,两人鲜有交集,有兴趣有耐心的可以查查胡适日记,胡适文集,毕竟这事可以falsifiability。我认为这句话是目的是要加重胡适反对的分量,但这是对角色的误加工,是画蛇添足,也反映了作者对佛家的“无知”。
那么,胡适对横渠四句的态度是什么?我们需要进一步的考察。
(待续)
--
修改:ferr FROM 123.161.201.*
FROM 123.161.201.*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里,胡适这么说:前几天,(天文学家)高平子的孙儿来,他引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空洞的话。我问他:怎么叫“为天地立心”?你解说给我听。我对他说:你的祖父是学天文的,你不应该再引这些不可解的话。高平子(1888-1970)是天文学家,“高平子的孙儿”是其长孙高准。这是1960年4月的事,离胡适逝世已经不到两年。也就是说,在一生的最后阶段,新文化运动旗手之一的胡适对“横渠四句”始终心存疑虑。而其自言“如醍醐灌顶,终生受用”的是张载的另一句话“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经学义窟·义理》)”两相对比,胡适终生“有疑”的正是这看似“不疑”的横渠四句。
据科学家陈之藩(1925-2012)回忆,1957年他在美国与胡适相见时,胡适就表达过他的怀疑:
有一次,适之先生郑重其事地问我:“之藩,你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究竟是在说什么?”我说这不是张横渠的话吗?那天他郁郁不乐,只问我这四句话究竟是说什么?我无辞可答。他为什么比我还困惑呢?这是1957年的事情。胡适连续的追问,显然是想解决这个疑问,但是从“郁郁不乐”的情绪上看,“不可解”是无可奈何的结论。
胡适对横渠四句的认识没有解决,我认为原因有两个。
子曰四十不惑,胡适主要的成就是在四十岁之前,要点是从西(mei)方的立场去看待中的问题。到五六十年纪做一个再认识,不单单从西(mei)方的立场去看待中的问题,需要克服心理的惯性或者惰性,这并不容易。四十不惑是很普遍的现象,四十岁以后的大成就较少见。我知道的一个例外是杨绛先生,为了更好的翻译《堂吉可德》,48岁学习西班牙文。领导人将她的翻译作为国礼送给西班牙国王,后来西班牙颁给杨绛“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以表彰她对传播西班牙文化所做的贡献。她这样做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她身边有一位百科全书,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问题。倘若她是从英文或者法文来翻译,而不是西班牙文,怕不会是这样的荣誉。
第二个原因是胡适的那句名言,“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胡适兼具学者与社会活动家的两重身份。然而,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后来的胡适,其角色更多的是社会活动家,思想的时间自然被限制了。任凭胡适天纵奇才,不能够在正确的问题上花费时间,又如何有所成就啊?
以胡适之大才,对横渠四句的否定犹没有断定,没有十足的把握;一般人对横渠四句的批评,还是不要笃信为好。
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把这个“不可解”转换成“可解”啊?
(待续)
--
FROM 123.161.201.*
什么叫:天地本无心?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 在 ferr 的大作中提到: 】
..........
--
FROM 202.100.211.*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OK!回答了张横渠和康德没有?
【 在 benenyou 的大作中提到: 】
什么叫:天地本无心?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 在 ferr 的大作中提到: 】
..........
--
FROM 202.100.211.*
辛弃疾《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在 benenyou 的大作中提到: 】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OK!回答了张横渠和康德没有?
【 在 benenyou 的大作中提到: 】
什么叫:天地本无心?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 在 ferr 的大作中提到: 】
..........
--
FROM 202.100.211.*
所以,张横渠和康德完全是多此一举,他们只要顺着来就好!
【 在 benenyou 的大作中提到: 】
辛弃疾《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在 benenyou 的大作中提到: 】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OK!回答了张横渠和康德没有?
【 在 benenyou 的大作中提到: 】
什么叫:天地本无心?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 在 ferr 的大作中提到: 】
..........
--
FROM 202.100.211.*
胡适还是很吊的,他能看出这个模板来,算他对了。
北宋一帮人搞理学气学,本来就是对仏教的抵抗。
大家都知道仏道之争,其实都忽视了儒佛之争。
儒家没有下场而已,下场了极容易要被仏吊打的,
当时道佛都有个世界观,儒家没有。
只是占了做官的便宜,仏教不敢干他,但他们自己心里是有数的,
所以北宋理气大兴,就是补这个世界观呢。
张载从仏教捞点便宜,也是正常。胡适能看出来,那眼光绝对一流。
【 在 ferr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对横渠四句讨论的一个继续。
: 我在知乎上看到的,引用如下。
: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中有一个小故事:著名天文学家高平子的孙子来拜访胡适,说到得意处,背起“横渠四句”来,还想让胡适给解说解说。胡适笑道:“你的祖父是研究天文的,你怎么不学点实在的学问,反而念这些空洞的话?这四句话,与佛家的四弘愿没有差别,看似宏大,但
: ...................
--
修改:carbon FROM 39.170.2.*
FROM 39.170.2.*
怎么说儒家没有世界观呢?
易,周易啊!
【 在 carbon 的大作中提到: 】
胡适还是很吊的,他能看出这个模板来,算他对了。
北宋一帮人搞理学气学,本来就是对仏教的抵抗。
大家都知道仏道之争,其实都忽视了儒佛之争。
儒家没有下场而已,下场了极容易要被仏吊打的,
当时道佛都有个世界观,儒家没有。
【 在 ferr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对横渠四句讨论的一个继续。
: 我在知乎上看到的,引用如下。
: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中有一个小故事:著名天文学家高平子的孙子来拜访胡适,说到得意处,背起“横渠四句”来,还想让胡适给解说解说。胡适笑道:“你的祖父是研究天文的,你怎么不学点实在的学问,反而念这些空洞的话?这四句话,与佛家的四弘愿没有差别,看似宏大,但
: ...................
--
FROM 111.29.178.*
唐以前你看演易的大家算什么。
以及你知道为什么邵康节地位那么高了吧,程颐都要跟他做好朋友
【 在 benen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怎么说儒家没有世界观呢?
: 易,周易啊!
: 胡适还是很吊的,他能看出这个模板来,算他对了。
: ...................
--
FROM 39.170.2.*
罗素自己都不知道“真@理是什么”,还好意思到处卖弄,还有脸到中@国来大吹特吹!
【 在 ferr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对横渠四句讨论的一个继续。
: 我在知乎上看到的,引用如下。
: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中有一个小故事:著名天文学家高平子的孙子来拜访胡适,说到得意处,背起“横渠四句”来,还想让胡适给解说解说。胡适笑道:“你的祖父是研究天文的,你怎么不学点实在的学问,反而念这些空洞的话?这四句话,与佛家的四弘愿没有差别,看似宏大,但
: ...................
--
FROM 111.29.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