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学区房的大终局(4-最后一个铜板)
把你自己的分析写上来,让大家帮你分析一下你有啥毛病。
【 在 song2692005 的大作中提到: 】
: 每次分析的头头是道,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从全球分析到个人需求,看着很有道理,可是每次炒股就亏,这是为啥呢,楼主能解释一下么
--
FROM 124.126.11.*
楼主在这里得瑟,你去分析他吧。
【 在 dwknight 的大作中提到: 】
: 把你自己的分析写上来,让大家帮你分析一下你有啥毛病。
:
--
FROM 117.136.0.*
哈哈,楼主确实有他的问题。
【 在 garagefund 的大作中提到: 】
: 自我认知问题吧。建议下次把自己的分析写出来,大家一看便知。
:
--
FROM 117.136.0.*
上了小学后,如果卖房子,没有西城区的房子,户口也要迁到别的区,请问上初中怎么弄?西城的初中不要求户口在西城区了?
【 在 garagefund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 有学籍就能卖了。见教委小升初文件。
: 前些年因为学位紧张,6年一个学位,不是不能卖,是买家要等6年才能用。
--
FROM 39.144.181.*
楼主刻舟求剑,只看到人出生得少了,没考虑到敢生的都是有钱淫
--
FROM 117.136.0.*
北京的学区房,
大多数地理位置都很好的
走路上班这个就秒杀很多地方
德胜月坛这两年买了根本上不了
还是有人买
人家只为上班近
东西城的房子跟钻石一样
总量就那么多
稀缺的
而郊区的新房源源不断,而且都会变老
看不懂这个,永远看不懂北京的房价市场
【 在 garagefund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入学人口红利消失,学区房衰亡的大终局就无可避免。短期仍有可能波动反弹,但根本上这就是最后一个铜板的问题。
: 学区房居住的部分或许依然值钱,但高额的学区溢价会迅速消失。入学人口会在2023年到顶,按照提前2-3年买房估算,2023年上学的家庭已经在2020-2022年买完落户。2023年买房的,已是2024-2025甚至更晚上学的家庭,需求已经处于下降期。危机并不是在1-2年后,而是我们已经身处危机之中。
: 曾经的房主明知学区老破小的居住体验极差,持有不卖的唯一理由就是预期房价还能涨、房子还好租。一旦房价和租金转为停滞下降,看跌的情绪传染扩散,卖盘供应就会突增。而同时,购房需求已经下降,供大于求的局面无法避免。
: ...................
--
FROM 36.112.195.*
多少?
【 在 polyimide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在西城上学,你了解你们家孩子班上有多少小朋友家卖了房子在附近租房吗?
:
: 如果不在西城上学,道听途说咱就不多说了。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FNE-AN00」
--
FROM 223.104.38.*
哪个片区
【 在 foreverd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家娃在西城,班里和小区里情况基本上分三种,一种是直接住唯一老破小的两居三居,这种占到30%-40%
: 另一种是一套老破小,家里还有另一套,有的在附近有的远点,这种占到40%-50%
: 最后是一套老破小占坑,附近租好房子,占10%-15%
:
: 绝大多数家庭还是喜欢住自己家,租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FNE-AN00」
--
FROM 223.104.38.*
一声叹息,这个逻辑隔个若干年都会出现
实际上我不觉得由衰亡这一说,国人或者即便米国人都是追究给下一代更好的教育,学区房永远涨,这个点永远都不要怀疑(唯一破除就是没有新生儿了)
变化的只是学区本身的质地,不变的是学区房永远涨的逻辑
【 在 garagefund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入学人口红利消失,学区房衰亡的大终局就无可避免。短期仍有可能波动反弹,但根本上这就是最后一个铜板的问题。
: 学区房居住的部分或许依然值钱,但高额的学区溢价会迅速消失。入学人口会在2023年到顶,按照提前2-3年买房估算,2023年上学的家庭已经在2020-2022年买完落户。2023年买房的,已是2024-2025甚至更晚上学的家庭,需求已经处于下降期。危机并不是在1-2年后,而是我们已经身处危机之中。
: 曾经的房主明知学区老破小的居住体验极差,持有不卖的唯一理由就是预期房价还能涨、房子还好租。一旦房价和租金转为停滞下降,看跌的情绪传染扩散,卖盘供应就会突增。而同时,购房需求已经下降,供大于求的局面无法避免。
: ...................
--
FROM 124.207.9.*
首先人口有没有红利要看地方,有的地方人口净流出,生再多也没用。有的地方净流入,生不生无所谓,真不缺人,最多是结构性缺人。不要拿全国总数看,除非你拿全国趋势谈,而不是拿某几个地方来谈,意义不大
--
FROM 111.12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