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学区房的大终局(4-最后一个铜板)
认为是钻石可以继续抢购钻石,认为要缩水的就找准时机变现,有买才能有卖,都是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 在 lengs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北京的学区房,
: 大多数地理位置都很好的
: 走路上班这个就秒杀很多地方
: ...................
--
FROM 103.37.140.*
嗯,你这个观点还挺有代表性的。也算是学区房的信仰之一吧。
但正确的逻辑是,面对每一次的分析,去分析他的内容,而不是之前几年的惯性。
【 在 sgerwd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声叹息,这个逻辑隔个若干年都会出现
: 实际上我不觉得由衰亡这一说,国人或者即便米国人都是追究给下一代更好的教育,学区房永远涨,这个点永远都不要怀疑(唯一破除就是没有新生儿了)
: 变化的只是学区本身的质地,不变的是学区房永远涨的逻辑
: ...................
--
FROM 103.37.140.*
探讨一下,这里面有个比例的问题
人口减少-〉学区房需求减少 这个假设成立应该是有条件。其中一个条件是,学区房的供给数量与真实需求数量的比值:
如果比值大于1,-〉卖方的观望和买方的博弈-〉横盘或微涨的可能性更大(卖方没有时间成本,买方有时间成本,买方总有人需购买)-> 只有非学区产品的增值大于目前自身房的时候-〉卖方才会有动力卖房。因此,卖方占有时间优势。
如果比值小于1-〉卖方市场+ 政策将完全确定价格。
另外一点,那种不能贷款的房子可能横盘或缓慢降价或更可能变成金融工具(全款后进行抵押套利,前提是有利差,有良好的现金流,的确是公司帐上有钱)。那种贷款年限长和居住体验好的房子-〉会成为追捧的对象(5、6000的房子已经和拿工资的买房的人没有太大关系了)反而会涨,因为小孩通勤也需要时间成本,这个钱如果有钱是花得值。
综合而言,学区的区位价格涨跌将分化,具体房子的涨跌也将分化。新大真学区的房一定会继续稳涨;老破小伪将逐渐在博弈和政策中处于摇摆,卖方成功将横盘或微涨而买方成功价格将下行;老破小真的价值涨跌将由新大真的价格按照一定因子来锚定,也将会涨。另外一个现象,买涨不买跌的人性下,房价的跌幅会变的更缓慢而涨幅会更快。因此,至少3、5年内学区房还是非常安全,除非政策突变。
【 在 garagefund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入学人口红利消失,学区房衰亡的大终局就无可避免。短期仍有可能波动反弹,但根本上这就是最后一个铜板的问题。
: 学区房居住的部分或许依然值钱,但高额的学区溢价会迅速消失。入学人口会在2023年到顶,按照提前2-3年买房估算,2023年上学的家庭已经在2020-2022年买完落户。2023年买房的,已是2024-2025甚至更晚上学的家庭,需求已经处于下降期。危机并不是在1-2年后,而是我们已经身处危机之中。
: 曾经的房主明知学区老破小的居住体验极差,持有不卖的唯一理由就是预期房价还能涨、房子还好租。一旦房价和租金转为停滞下降,看跌的情绪传染扩散,卖盘供应就会突增。而同时,购房需求已经下降,供大于求的局面无法避免。
: ...................
--
FROM 123.121.85.*
分析不够深刻。北京老破小学区房原始持有者为中央各机构和北京各机构,等这些人孙子都上完学并且高价抛售完才能消停。
【 在 garagefund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入学人口红利消失,学区房衰亡的大终局就无可避免。短期仍有可能波动反弹,但根本上这就是最后一个铜板的问题。
:
: 学区房居住的部分或许依然值钱,但高额的学区溢价会迅速消失。入学人口会在2023年到顶,按照提前2-3年买房估算,2023年上学的家庭已经在2020-2022年买完落户。2023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7 Plus」
--
FROM 114.242.248.*
断崖下降的好处吗
【 在 garagefund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 有学籍就能卖了。见教委小升初文件。
: 前些年因为学位紧张,6年一个学位,不是不能卖,是买家要等6年才能用。
--
FROM 123.185.78.*
楼主的分析既无精准的理论体系,也无实际的操作经验,更多的是自己的臆想,泛泛之谈,毫无意义,和百度上的百家号里面的文章差不多。
西城还有一个政保的问题,都要求户口在西城对应学区,现在的集体户很难落户了,为了政保,只能买房子,这一块每年也还有不小的需求。
【 在 lengs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北京的学区房,
: 大多数地理位置都很好的
: 走路上班这个就秒杀很多地方
: ...................
--
FROM 167.220.244.*
谢谢讨论。不过你这个比值想法是不对的。
你可以这么想,原来100套学区房,10000人来抢,形成了一个市场价10万。现在因为入学人口逆转,而且毕业生反超入学数,这个西城100套变成了150套,而10000人抢购变成了5000人抢购,新形成的市场价肯定低于10万了。
学区房一直是供不应求的,一直大于你说的1,这也都在历史高价中体现了。但未来买房卖房力量变化,自然就会打破原来的平衡态,双方博弈改变,价格就拉下来了。
【 在 lithium79 的大作中提到: 】
: 探讨一下,这里面有个比例的问题
: 人口减少-〉学区房需求减少 这个假设成立应该是有条件。其中一个条件是,学区房的供给数量与真实需求数量的比值:
: 如果比值大于1,-〉卖方的观望和买方的博弈-〉横盘或微涨的可能性更大(卖方没有时间成本,买方有时间成本,买方总有人需购买)-> 只有非学区产品的增值大于目前自身房的时候-〉卖方才会有动力卖房。因此,卖方占有时间优势。
: ...................
--
FROM 103.37.140.*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房龄,我没有统计过60,70,80年左右的房子比例。如果房子不能大面积贷款。至于情况会怎么样,我孤陋寡闻,不推断。有知道中关村的科源社区50年代的房子现在怎么情况可以讨论一下。
【 在 garagefund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谢讨论。不过你这个比值想法是不对的。
: 你可以这么想,原来100套学区房,10000人来抢,形成了一个市场价10万。现在因为入学人口逆转,而且毕业生反超入学数,这个西城100套变成了150套,而10000人抢购变成了5000人抢购,新形成的市场价肯定低于10万了。
: 学区房一直是供不应求的,一直大于你说的1,这也都在历史高价中体现了。但未来买房卖房力量变化,自然就会打破原来的平衡态,双方博弈改变,价格就拉下来了。
: ...................
--
FROM 123.121.85.*
没有老破小托着,新房买的出价?
东西城老破小要是2-3万,新房5万没人要
【 在 garagefund 的大作中提到: 】
: 新房才是国家的心头肉。二手老破小是被嫌弃的,激化教育内卷更是罪加一等。
--
FROM 221.222.20.*
+1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vegetblebird 的大作中提到: 】
: 真正的顶级学区房和人口关系不大,和政策关系很大,只有政策变成买了上不了才会塌房,比如按照西城目前的多校政策,人少了反而确定能上对口,真学区房反而塌不了,你觉得人口少了协和就没人去了吗?
: 但是炒作起来的伪学区房或者泛学区房概念,人口少了一定塌房,就像之前人口少的时期,渣小纷纷倒闭
: --
:
--
FROM 117.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