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可证伪性的本质是什么?是科学的真理性程度吗?
问大模型固然是可以,不过你可以再消化一下,整理成自己的观点……
【 在 dragonfly112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证伪性,只是波普尔的一家之说。
: 如果一个科学认识或理论不具备可证伪性,根据卡尔·波普尔的观点,它通常被认为是非科学的。波普尔认为可证伪性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理论的关键标准。然而,科学哲学是一个复杂的领域,不同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对“科学”的定义和标准有不同的看法。以下是几种不同的观点:
: 波普尔的观点:对于波普尔来说,如果一个理论不能被任何可能的观察或实验结果所证伪,那么它就是非科学的。这样的理论可能被认为是形而上学的或伪科学的,因为它们不能通过经验证据来检验。
: ...................
--
修改:molar FROM 111.201.70.*
FROM 111.201.70.*
第一句就是我自己的观点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大模型固然是可以,不过你可以再消化一下,整理成自己的观点……
:
--
FROM 125.33.91.*
这不是重点,哲学观点都是“一家之言”。这不构成对该观点的一种质疑。
【 在 dragonfly112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一句就是我自己的观点
:
--
FROM 111.201.70.*
哦。
那我的看法是,可证伪性是一种理想化的观念,在很多情况下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比如验证成本过高、验证难度过大、缺乏验证条件,这些都会导致无法证伪。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相应的认识是非科学的。相反,验证认识的科学性,并不仅有可证伪性一个标准,还存在实用性、自洽性、对实践的指导性与可解释性、历史演进的递进性、以及与其他理论的一致性等多种标准。这是一种充分但不必要的判断条件。如果符合可证伪性,那它一定是科学认识;如果不符合,那它也未必不是科学认识。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不是重点,哲学观点都是“一家之言”。这不构成对该观点的一种质疑。
:
: :
--
FROM 125.33.91.*
“那我的看法是,可证伪性是一种理想化的观念,在很多情况下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比如验证成本过高、验证难度过大、缺乏验证条件,这些都会导致无法证伪。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相应的认识是非科学的。”
答:这不是一回事儿。“可证伪性”的意思是说,该命题的否定也在逻辑上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来验证。这是一个逻辑标准。至于说真的去验证,那是归俺前面帖子说的“走其他程序”来管的事儿了,不归“可证伪性”来管了。
“相反,验证认识的科学性,并不仅有可证伪性一个标准,还存在实用性、自洽性、对实践的指导性与可解释性、历史演进的递进性、以及与其他理论的一致性等多种标准。这是一种充分但不必要的判断条件。如果符合可证伪性,那它一定是科学认识;如果不符合,那它也未必不是科学认识。”
【 在 dragonfly112 的大作中提到: 】
: 哦。
: 那我的看法是,可证伪性是一种理想化的观念,在很多情况下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比如验证成本过高、验证难度过大、缺乏验证条件,这些都会导致无法证伪。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相应的认识是非科学的。相反,验证认识的科学性,并不仅有可证伪性一个标准,还存在实用性、自洽性、对实践的指导性与可解释性、历史演进的递进性、以及与其他理论的一致性等多种标准。这是一种充分但不必要的判断条件。如果符合可证伪性,那它一定是科学认识;如果不符合,那它也未必不是科学认识。
:
--
修改:molar FROM 111.201.70.*
FROM 111.201.70.*
正是因为其否命题未必正确,所以它才过分理想化了。
不是必要条件,是充分不必要条件。具备可证伪性,必然属于科学认识,这是充分性;属于科学认识,可以由其他条件来界定,但无法证伪,这是非必要性。
我觉得可以了,对于理解这个问题已经足够了。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我的看法是,可证伪性是一种理想化的观念,在很多情况下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比如验证成本过高、验证难度过大、缺乏验证条件,这些都会导致无法证伪。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相应的认识是非科学的。”
: 答:这不是一回事儿。“可证伪性”的意思是说,该命题的否定也在逻辑上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来验证。这是一个逻辑标准。至于说真的去验证,那是归俺前面帖子说的“走其他程序”来管的事儿了,不归“可证伪性”来管了。
:
: ...................
--
修改:dragonfly112 FROM 125.33.91.*
FROM 125.33.91.*
“充分不必要”是不对的:
有可证伪性的,未必是“科学认识”;
没有可证伪性的,肯定不是科学命题。
【 在 dragonfly112 的大作中提到: 】
: 正是因为其否命题未必正确,所以它才过分理想化了。
: 不是必要条件,是充分不必要条件。具备可证伪性,必然属于科学认识,这是充分性;属于科学认识,可以由其他条件来界定,但无法证伪,这是非必要性。
: 我觉得可以了,对于理解这个问题已经足够了。
: ...................
--
FROM 111.201.70.*
你讲的前一半,我认同。可证伪性不是科学认识的充分条件,迷信可以证伪,但它不是科学。
但是,后一半仍不能认同。不可证伪,并不能说明认识是不科学的。可能因为成本、难度、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在现实中无法证伪。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证明认识是否具有科学性,例如实用性。
所以说,可证伪性与认识的科学性之间,属于非充分非必要条件,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充分不必要”是不对的:
: 有可证伪性的,未必是“科学认识”;
: 没有可证伪性的,肯定不是科学命题。
: ...................
--
FROM 125.33.91.*
“不可证伪性”和“现实中无法证伪”不是一回事儿。前面说了,可证伪性是一个纯逻辑标准,跟“现实中”有没有法,没有关系……
然后,在一般意义下,“实用性”标准不适用于这里。一个在逻辑上就“不可证伪”的命题,你是无法验证其“实用性”的。比如经典案例“心诚则灵”。
而反过来,一些在现实中有“实用性”的例子,比如某一种常见的麻醉术,实践可以证明其有效性,但是因为在原理层面,现有科学理论尚且不能确切知道其明确的作用途径。所以,这是一个“实用”但不“科学”的例子。但是不管咋说,它是具有可证伪性的,这药打进去,那人是睡了还是不睡,在逻辑上是可证伪的,虽然(在逻辑上)这很trivial……
【 在 dragonfly112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讲的前一半,我认同。可证伪性不是科学认识的充分条件,迷信可以证伪,但它不是科学。
: 但是,后一半仍不能认同。不可证伪,并不能说明认识是不科学的。可能因为成本、难度、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在现实中无法证伪。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证明认识是否具有科学性,例如实用性。
: 所以说,可证伪性与认识的科学性之间,属于非充分非必要条件,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 ...................
--
FROM 111.201.70.*
迷信很多就是不能证伪,比如上帝的存在,信徒会告诉你你感应不到是心不够诚
【 在 dragonfly112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讲的前一半,我认同。可证伪性不是科学认识的充分条件,迷信可以证伪,但它不是科学。
: 但是,后一半仍不能认同。不可证伪,并不能说明认识是不科学的。可能因为成本、难度、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在现实中无法证伪。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证明认识是否具有科学性,例如实用性。
: 所以说,可证伪性与认识的科学性之间,属于非充分非必要条件,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 ...................
--
FROM 117.13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