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波新冠以情,所用的中药方剂多来自温病大家吴又可的“温疫论”,而且效果较好。反观伤寒类方剂则被忽视。
温病派一般主张为补充伤寒论的不足,认为温病为纯热无寒,所以不属于伤寒范畴。这的确有一定地域性的特征,因为南方炎热,所以伤寒类的发汗类麻桂剂多无用武之地,反而用寒凉药效果好。
当然正规的经方派是认为伤寒论可以治温病的,但伤寒论的确对温病的叙述很少,只提到了“太阳病,发热而渴,为温病”,这使得很多学者认为温病就是太阳病,结果用太阳病的麻桂剂效果很差,得出伤寒论的温病方剂失传的推论。
其实我的观点,温病是一大类,伤寒论太阳病的温病只是其中之一。伤寒论中有一类病的特征就是单热无寒的,那就是阳明病。阳明病的常用方为白虎汤、黄芩汤、栀子豉汤等,都是一派寒凉,其实就是温病派的思路。
由上可以得到一个推论,新冠等温病其实就是一种阳明病。而且也是从伤寒开始的。
现在的所谓无症状新冠给人一种错觉,认为潜伏期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在中医看来,这是错误的。无症状是指没有临床症状,但是在中医看来,是可以有四诊的症状的。
本人调查了一些资料,新冠的初期症状就是浑身无力,这在中医尤其是经方中医看就是太阴病的症状,而没有发热、咳嗽为特征的西医临床症状。其实在中医看来浑身无力的太阴病已经属于较严重的恶化传经阶段了。
而太阴病一般由阳明病传变而来,于我的新冠初期的阳明病观点相吻合。
大致的传变规律如下:
新冠病毒是一种湿寒邪气,一般先感染手少阳三焦经,而成人一般以太阳经和阳明经为当令。而此病毒主要进入阳明经并潜伏下来,相当于伤寒论中的阳明中寒,症状为纳差,食欲不好,这个症状太过常见,临床意义很小,甚至伤寒论都是一笔而过。
阳明中寒的阶段很短,食物和病毒逐渐堆积成为固瘕实症,就转会为阳明热症,阳明多气多血,所以新冠发作期会导致严重的上气咳嗽和发热,然后转为太阴病的肺部病变。
此时中医会用一派寒凉的药物协助治疗阳明热症,在我看来已经属于亡羊补牢而已。
在我看来最好的治疗阶段在于无症状时期的阳明中寒的纳差阶段。
有人会说上面不是说这个临床意义很小么?的确如此,但新冠的确太过凶险,和乙肝、AIDS一样可以说一旦染病,终身带毒。很多莫名其妙的转阳就是免疫力低下时,病毒的复活。从这点看,一般达到人数范围,清零法已经没有意义。因为内部的敌人是防不住的。
所以从阳明中寒的阶段论治就有很大的意义了,以日常的核酸检验为手段,一般鉴定为无症状阳性,就开始用汤药治疗,使得初期的病毒很快失去生存条件而熄火,使得病毒被隔离在阳明经,而不会进入大脑等三阴经,病毒就会很快被排掉,不会转为携带者。
此文信息量大,估计很少人能信,姑妄言之。
--
FROM 116.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