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Bull 讨论区 】
发信人: hut (浮尘落尽), 信区: Bull
标 题: 科学、可证伪性与精神分析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Aug 20 11:17:28 2024), 站内
这个帖子主要是简单的普及一下科学、可证伪性与精神分析之间的关系
有的东西其实以前也写过
1、首先说说科学
有一个很多人熟悉的火鸡的故事,农场里有群火鸡,农场主每天早上九点来喂食。火鸡中有位科学家观察了近一年无例外后宣布发现了宇宙一个伟大的定律:“每天早上九点,会有食物降临。”感恩节早晨,它向火鸡们公布了这个定律,但这这天上午食物没有降临,农场主将它们捉去杀掉,把它们变成了食物。
整个科学知识基本上都是如火鸡科学家这样归纳得来的,科学定律虽然在现在这个环境下,用的挺好,没有任何的差错。那你又怎么能保证将来还成立呢?这些不是被“某些东西”设计出来的呢?指不定某一个特定的时刻就会来一个大反转呢?比如说被某个超神旋转一下按钮,启动另外一套宇宙规律。
科学中的两种基本方法,归纳法与演绎法,演绎法就是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比如说:“人都是会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因为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其实是包含在大前提(人)里面,这种逻辑是必然的,只要大前提正确,结论就没有问题,然而,这种推理是带不来什么新理论知识的,只是理论的应用。另外,如果要把这种推理应用在物理世界中,它的大前提是怎么来的呢,其实还是由归纳法得来的。
归纳法上面那个火鸡例子说了,来一个更常见的,比如发现东西南北区的天鹅们都是白色的(假设白色没有包含在天鹅的定义里),然后就归纳出科学结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一看,这就很不靠谱吧,你又没有看到所有的天鹅,也许哪个地方有黑天鹅呢,即使现在没有,将来也许有呢,你怎么能从有限的例子样本推广成一个普适(适用于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尤其是将来)的结论呢。那么,加上这条假设:未来与过去是一样的。那么问题又来了,你怎么知道未来与过去一样的啊,这样的理性追问,让科学露出了原形,原来这丫也是建立在不靠谱的假设与推理上的啊,迷信说,大家都不靠谱,你科学跟我迷信有啥差别。
2、可证伪性
科学一看迷信都要跟它掰手腕,不屑一顾道,我科学有科学的标准啊,比如说我预测的未来,很正确,例子会证实我的理论,我有可证实性,那么证实真的是科学的标准吗?
还是白天鹅那个例子,发现一只新的白天鹅对于这个理论没啥影响,仍然不能说明这个理论是对的,因为发现一只白天鹅并不能保证未来发现的天鹅还是白色,有很多迷信或者宗教理论也是与目前为止的例子经验吻合的。证实并不能作为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标准。
那么科学何以为科学呢,科学跟一些迷信有何不同呢,我再举一个例子,比如三个人去考试,问算命先生,我们这个考试结果会怎样,算命先生竖起一根手指,最后一个考生及格了,算命先生是对的,一个没及格,算命先生也是对的,一起及格了,算命先生也是对的,所以说,一切结果都可以证明预测是对的。这就是伪科学,就是说,所有可能的结果都推出这个理论是对的,没有证明它错的结果,也就是不可证伪,就是说算命先生的预测不可证伪,所以不是科学的。
要注意的是这种不可证伪是逻辑上的,意思是即使结果到现在都没有出现反例,但只要逻辑上可能会有就可以了。比如说有理论预测太阳中心几千亿年后有某个物质,这个是现实上难证伪,但是逻辑上是可证伪的,只要设想一下,去检测一下就能判定真伪,所以是可证伪的,因此是科学的。(刚才图教授弄错了这个意思,所以特别解释一下)
可证伪性作为科学的划界标准被广泛的接受,但也不是被所有的科学哲学家认同。
另外,可证伪性其实很有意思,虽然是个哲学理论,可以在很多学科得到应有,比如说,在机器学习里,有一个结论,无偏的学习机器是没有用的,也就是你要学习,必须要有bias(偏置),这个可以从数学上证明的(具体感兴趣的同学参考模式分类第九章,进一步感兴趣的可以参考统计学习理论)。生活中的应用,比如那些灌纯水的,就是没啥立场,也就没有什么观点与干货了,还有一些两面派的老好人啥的也可以套一套。
未完待续。。。。
--
修改:hut FROM 223.66.108.*
FROM 223.6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