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科学、可证伪性与精神分析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ull 讨论区 】
发信人: hut (浮尘落尽), 信区: Bull
标 题: 科学、可证伪性与精神分析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Aug 20 11:17:28 2024), 站内
这个帖子主要是简单的普及一下科学、可证伪性与精神分析之间的关系
有的东西其实以前也写过
1、首先说说科学
有一个很多人熟悉的火鸡的故事,农场里有群火鸡,农场主每天早上九点来喂食。火鸡中有位科学家观察了近一年无例外后宣布发现了宇宙一个伟大的定律:“每天早上九点,会有食物降临。”感恩节早晨,它向火鸡们公布了这个定律,但这这天上午食物没有降临,农场主将它们捉去杀掉,把它们变成了食物。
整个科学知识基本上都是如火鸡科学家这样归纳得来的,科学定律虽然在现在这个环境下,用的挺好,没有任何的差错。那你又怎么能保证将来还成立呢?这些不是被“某些东西”设计出来的呢?指不定某一个特定的时刻就会来一个大反转呢?比如说被某个超神旋转一下按钮,启动另外一套宇宙规律。
科学中的两种基本方法,归纳法与演绎法,演绎法就是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比如说:“人都是会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因为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其实是包含在大前提(人)里面,这种逻辑是必然的,只要大前提正确,结论就没有问题,然而,这种推理是带不来什么新理论知识的,只是理论的应用。另外,如果要把这种推理应用在物理世界中,它的大前提是怎么来的呢,其实还是由归纳法得来的。
归纳法上面那个火鸡例子说了,来一个更常见的,比如发现东西南北区的天鹅们都是白色的(假设白色没有包含在天鹅的定义里),然后就归纳出科学结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一看,这就很不靠谱吧,你又没有看到所有的天鹅,也许哪个地方有黑天鹅呢,即使现在没有,将来也许有呢,你怎么能从有限的例子样本推广成一个普适(适用于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尤其是将来)的结论呢。那么,加上这条假设:未来与过去是一样的。那么问题又来了,你怎么知道未来与过去一样的啊,这样的理性追问,让科学露出了原形,原来这丫也是建立在不靠谱的假设与推理上的啊,迷信说,大家都不靠谱,你科学跟我迷信有啥差别。
2、可证伪性
科学一看迷信都要跟它掰手腕,不屑一顾道,我科学有科学的标准啊,比如说我预测的未来,很正确,例子会证实我的理论,我有可证实性,那么证实真的是科学的标准吗?
还是白天鹅那个例子,发现一只新的白天鹅对于这个理论没啥影响,仍然不能说明这个理论是对的,因为发现一只白天鹅并不能保证未来发现的天鹅还是白色,有很多迷信或者宗教理论也是与目前为止的例子经验吻合的。证实并不能作为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标准。
那么科学何以为科学呢,科学跟一些迷信有何不同呢,我再举一个例子,比如三个人去考试,问算命先生,我们这个考试结果会怎样,算命先生竖起一根手指,最后一个考生及格了,算命先生是对的,一个没及格,算命先生也是对的,一起及格了,算命先生也是对的,所以说,一切结果都可以证明预测是对的。这就是伪科学,就是说,所有可能的结果都推出这个理论是对的,没有证明它错的结果,也就是不可证伪,就是说算命先生的预测不可证伪,所以不是科学的。
要注意的是这种不可证伪是逻辑上的,意思是即使结果到现在都没有出现反例,但只要逻辑上可能会有就可以了。比如说有理论预测太阳中心几千亿年后有某个物质,这个是现实上难证伪,但是逻辑上是可证伪的,只要设想一下,去检测一下就能判定真伪,所以是可证伪的,因此是科学的。(刚才图教授弄错了这个意思,所以特别解释一下)
可证伪性作为科学的划界标准被广泛的接受,但也不是被所有的科学哲学家认同。
另外,可证伪性其实很有意思,虽然是个哲学理论,可以在很多学科得到应有,比如说,在机器学习里,有一个结论,无偏的学习机器是没有用的,也就是你要学习,必须要有bias(偏置),这个可以从数学上证明的(具体感兴趣的同学参考模式分类第九章,进一步感兴趣的可以参考统计学习理论)。生活中的应用,比如那些灌纯水的,就是没啥立场,也就没有什么观点与干货了,还有一些两面派的老好人啥的也可以套一套。
未完待续。。。。
--
修改:hut FROM 223.66.108.*
FROM 223.66.108.*
【 在 snowfields 的大作中提到: 】
: 发信人: hut (浮尘落尽), 信区: Bull
: 标 题: 科学、可证伪性与精神分析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Aug 20 11:17:28 2024), 站内
: ...................
貌似科学的尺度可证伪没那么容易推翻的。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所有的逻辑都运行在假设约束的框架内。
对立统一不排斥在界限内的精度和唯一性。
比如举例说本地天鹅一直都是白的,那么归纳以后用来推断本时期该地天鹅的总体在多大把握上是白的,肯定是靠谱的。至于说以后会飞来灰的黑的或者培育出别的花色的,跟前面那个推断不冲突,归纳用来解释约定范围内的问题,做内插是有效的,用来做外推和预测没那么好用,是因为约束条件不容易定义,常识吗。
再比如说三个举子问前程,算命的举一根手指头做回应,这种诡辩论的小花招,拿来否定科学的可证伪、确定性其实是根本就是不搭界。
规范的提问方式,应该把假设条件提清楚了,然后算命的需要提出论证方法,至于结论,给不给都一目了然了。
一起中
一起不中
一个中
一个不中
这是四个假设。
如果具体到甲乙丙到底哪个中,那就变成8个问题了,算命先生没半天功夫讲不下来
算命仙之所以只敢伸根指头不敢开口,就是因为这根指头啥也证明不了,连假设都不存在,哪至于这么一戳就把科学的可证伪给推翻了。
--
修改:redapron FROM 61.48.209.*
FROM 61.48.209.*
你还没有理解什么叫可证伪理论
好好再去看看吧
友提
已经写完了
【 在 redapron 的大作中提到: 】
:
: 貌似科学的尺度可证伪没那么容易推翻的。
: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所有的逻辑都运行在假设约束的框架内。
: ...................
--
FROM 223.66.108.*
想把精神分析和可证伪性扯到一起可太难了。别的不说,把精神分析用科学的语言讲清楚就不容易。
【 在 snowfields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帖子主要是简单的普及一下科学、可证伪性与精神分析之间的关系
: 有的东西其实以前也写过
: 1、首先说说科学
: 有一个很多人熟悉的火鸡的故事,农场里有群火鸡,农场主每天早上九点来喂食。火鸡中有位科学家观察了...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72.195.231.*
最后一段里面最后一句夹带的私货吧?
【 在 hut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还没有理解什么叫可证伪理论
: 好好再去看看吧
: 友提
: ...................
--
FROM 124.64.5.*
“以一种全面而又人道的态度看待问题”
有啥私货
你心不正吧
我敲这句话想到的是 很多人经历了非常痛苦的经历
比如白发人送黑发人,他们无法在痛苦中解脱
最后在精神分析与宗教中得到解脱
才能过正常的生活
有的人非要以不科学来批评人家迷信宗教 这人道吗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后一段里面最后一句夹带的私货吧?
--
FROM 223.66.108.*
你才不正呢!
你最后一段最后一句话是:“生活中的应用,比如那些灌纯水的,就是没啥立场,也就没有什么观点与干货了,还有一些两面派的老好人啥的也可以套一套。
【 在 hut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一种全面而又人道的态度看待问题”
: 有啥私货
: 你心不正吧
: ...................
--
FROM 124.64.5.*
那个只是信手拈来的例子
我对灌纯水的一直是赞扬的
前几天还说这些基础水量才是一个板块最重要的
有了基础水量,发干货的才不觉得尴尬
比如说,如果四十版没水了,我去发一长贴,有意思吗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才不正呢!
: 你最后一段最后一句话是:“生活中的应用,比如那些灌纯水的,就是没啥立场,也就没有什么观点与干货了,还有一些两面派的老好人啥的也可以套一套。
:
--
FROM 223.66.108.*
【 在 hut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还没有理解什么叫可证伪理论
: 好好再去看看吧
: 友提
: ...................
你还没有理解什么叫可证伪理论
----
不能够。那么简单的概念,想理解错不容易。
认识世界的途径有三种:观察、实验、体验
能够被以上三种认知方式检验真伪的,叫可证伪。
你举的那个天气预测显然是属于可以证伪的范畴。
“明天不是下雨就是晴天”这个命题,首先是可以通过三种认知方式观察到的现象,其次,如果问题的约束边界是晴雨意外的天气状况,也就是命题人就是想知道得到这个精度或者范围的结论的话,这么立论一点问题也没有。
那啥是不可证伪呢?
比如见鬼。
人类的认知方式,见不到,无从检验。
--
修改:redapron FROM 61.48.209.*
FROM 61.48.209.*
不可证伪不是没法检验
你那个例子不是不可证伪
你说的好像是不可证实
我再来一个不可证伪的例子:
比如有一个理论:大脑里有一个精灵,但是检测她的时候就隐藏起来了
这个理论就不可证伪,不是科学的
【 在 redapron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还没有理解什么叫可证伪理论
--
FROM 223.6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