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过,人心的体接近于道的体,只有当人心中全部都是巧性的时候,人心的体即就是道的体。当人心中的拙性越多的时候,人心的体也就缩得越小。用道家文化的专用术语来说,就是切割,就是自己把自己切割小了。当人心中产生了你我他的思想观念时,等于把你和他当成了不是我!把除了我之外的你们他们都当成了不是我!这就相当于自己在圆满的道体中,切下了自以为那才是我的一小块,当成了自我,而把其他的你们他们都当成了不是我给抛弃了。这样一切割,就导致了自己的心体,从本来是圆满的无限大,变成了有限大的一小块,人心的体就缩小了。人心的体的缩小,造成了人心的用的减弱。本来道体的用是要宇宙天地万事万物都生生不息,而切割之后的心体的用,只剩下自己的有限的大脑和身体,或者再加几个身边人,以及希望富贵健康事事如意的思想念头,这一点仅剩的心体的用,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个人的综合实力。也就是说,一个人越是自我的观念强,越是以自我为中心,这个人的综合实力就越差。反之,一个人越能替别人考虑,越是心怀他人,他的综合实力也就越强,相信大家对此都是深有体会的。而综合实力差还不是最要命的,综合实力差一点只要不犯错误,也还将就。最要命的是,这一类人非但把自己切割得非常厉害,使得自己的综合实力很弱,而且往往还要拙性发动,想出种种错误的想法,做出种种损人利己损人损己的事情来。这类人本来切割之后的心体就很小,作为心体的用的脑力更小得很,却还要拙性发动,造成脑海中的思想念头几乎都围绕着自己的利害得失转,满脑子的只有自己的一厢情愿的想法,那还有多余的脑力去思考一下这样想对不对?这样做行不行?
因为当一个人只专注于自己的利害得失时,满脑子就多是自己的情绪和私欲,本来就已经很少的脑力,又被这么多的情绪私欲所占用,那还有多少脑力来思考问题寻求对策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己的情绪私欲蒙蔽了自己的智慧。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为在当局者的思想里,输赢是非常重要的,每下一着棋,总要担心是输是赢,又要想着下赢了会如何如何,下输了又会如何如何,心里总放不下输赢以及输赢所带来的种种后果。一名棋手,一旦被输赢占用部分的脑力,那他用在棋局上的脑力就肯定少了。棋手对输赢越在乎,被输赢占用的脑力就越多,能够用在棋局上的脑力就越少。而旁观者对于输赢是无所谓的,所以不用花费脑力来担心输赢,只要把全部脑力都用在棋局上就可以了,就能够比当局者看得更清想得更深。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因为当一个人只专注于自己的利害得失时,满脑子就多是自己的情绪和私欲,本来就已经很少的脑力,又被这么多的情绪私欲所占用,那还有多少脑力来思考问题寻求对策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己的情绪私欲蒙蔽了自己的智慧。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为在当局者的思想里,输赢是非常重要的,每下一着棋,总要担心是输是赢,又要想着下赢了会如何如何,下输了又会如何如何,心里总放不下输赢以及输赢所带来的种种后果。一名棋手,一旦被输赢占用部分的脑力,那他用在棋局上的脑力就肯定少了。棋手对输赢越在乎,被输赢占用的脑力就越多,能够用在棋局上的脑力就越少。而旁观者对于输赢是无所谓的,所以不用花费脑力来担心输赢,只要把全部脑力都用在棋局上就可以了,就能够比当局者看得更清想得更深。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前面讲到,专业知识不够,也是造成看不清乃至判断失误的原因之一。所以,无我必须结合专业知识才能真正的看清,所谓的“旁观者清”,也要旁观者懂棋才行,如果连棋都不会下,就算旁观者的无我程度最高,也不可能看清棋局。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由无我而产生的智慧属于道,而专业知识属于术,道与术是必须结合在一起的,是绝对不能分开的!任何重道轻术或者重术轻道的思想都是严重错误的!那些认为只要修了心养了性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想法和说法,都是严重错误的!如果只有无我的智慧却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就好比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掉进了水里,就算他有姜子牙诸葛亮一样的智慧,也还是要溺死,还不如一个只会狗爬式的大老粗。说得直白一点,如果只学无我的智慧却不学专业知识,那这个智慧也就成了毫无用处的智慧,还不如不学道而只学专业知识,“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风气,于己于国都毫无用处。但如果只有专业知识却没有无我的智慧,则又容易被自己的情绪私欲所蒙蔽,从而把专业知识用到了错误的地方,造成了好心办坏事或者损人损己的后果。所以,只有把无我的智慧跟专业知识合而为一,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因为道生万物,专业知识也是道的产物,怎么能只学道而不学专业知识呢?在中国的历史上,如果能够一直尊崇上古先贤的思想,始终把无我的智慧和专业知识合而为一的话,那今天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就不用说了吧!总的来说,无我才能更好更合理的发挥出专业知识技术的最大作用。
在无我的状态下,利用已有的专业知识,将已有的已知条件,按规律一一罗列好,然后就会在自己的脑海中,自动的蹦出一个想要的答案。这个答案既不是从已往的经验中套出来,也不是从别人传授的知识中挑选出来,而是好像答案自己从脑海中不由自主的蹦出来一样。这手功夫,即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无中生有功夫,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凭着这手功夫,来达到看清、做对、双赢的。虽然每一个人,都想把事情做成功,都想过上理想的生活,但做事情并不是想做对就能做对,说双赢就能双赢的,而是要真正的具有这手功夫才行。好比练武的人都知道,出手要稳准狠,但不是想要稳准狠就能稳准狠的,还得要经过科学的训练才能达到。同样,无中生有的功夫,也需要在明白了理论的基础上,再经过科学的训练才能达到,至于具体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式,在其他的篇目中会有详细介绍。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在纵向上是无我、看清、做对、双赢;在横向上是理论、心法、境界、功夫。具体的训练及效果属于心法、境界、功夫的部分,在此理论简化版中就不细说了。
在看清了事情的真相以后,事情也就变得简单了,就很容易作出选择和制定对策了,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也就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也就是所谓的诊断了疾病才能对症下药。
至于什么才算是做对?做对的标准又是什么?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专门的论述,在《周易》《老子》《论语》《中庸》等经典中有大量的内容是专门论述这个问题的。
总的来说,做对就是一个中字,这个中字可千万不能理解为老好人、中间派、和稀泥,既不做好人也不做坏人,左也不得罪右也不得罪,这样理解中字可就错了。
真正的中就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该做老好人就做老好人,该挺身而出就挺身而出,该和稀泥时就和稀泥,该立场坚定时就要立场坚定,不该得罪人时当然不会去得罪人,但该得罪某些人时就要敢于得罪人。中的意思就是表示刚刚好,不左不右不上不下,应该怎么样就去怎么样,好比射箭时应该射中靶心那就正中靶心;也好比吃饭,吃得不多不少不撑不饿,刚刚吃饱吃舒服;也好比一个美女的身材曲线都刚刚好、玲珑凹凸得恰到好处;也好比医生给病人开的药,所用的药是对症下的药,药量也是刚好吃完药病就好,既没有不够,也没有多余;表示所做的事情,既没有过头,也没有不及,而是刚刚好圆满完成,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
现在社会上有太多的心灵鸡汤,一味的劝人做个善良的人,劝人做个谦让的人,劝人做个肯吃亏的人,却不知道正是由于自己一味的善良谦让肯吃亏反而助长了某些人的不善良不谦让不肯吃亏,也不知道造成某些人这样的也有自己的责任,更由于自己已经习惯了善良谦让肯吃亏,在碰到了过分不善良不谦让不肯吃亏的人时,也不知道如何应对了,或者索性放弃了善良谦让肯吃亏而走向另一个极端,最终闯下大祸。
所以,真正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就是该善良时当然要善良,不该谦让时也不能谦让。可千万不要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什么“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求人一味的善良谦让肯吃亏,这是太误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了。
针对当今社会上太多的毒鸡汤,不得不再举个例子啰嗦几句,金庸《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的独孤九剑,每一剑招都是刚刚好针对对方的破绽而来,对方那里有破绽就刚刚好一剑攻向那里,独孤九剑是没有固定的剑招的,每一招都是活的,都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而产生的,也就是该出什么招就出什么招,怎么出招最能克敌制胜就怎么出招。
--
修改:jiazhihui FROM 42.63.52.188
FROM 42.63.5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