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尊贵刚动的天和卑贱柔静的地是万事万物的两个极端,《周易》也把乾刚和坤柔这两个象作为两个极端,这就是“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然后,万事万物是按照刚柔的不同比例,分布在天地之间的,我们再把万事万物也按照取象类比的方法,把相类似的事情归为一个象,并划分在天地间的某一个位置。又因为刚柔是会动的,并不是静止不变的,有动就有变化,有变化就会产生吉凶,这就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正因为我们采用了取象类比的方法,有了相类似的象,我们就可以通过象,看到一些原本看不到的情况,就好比你可以通过杨紫,想像一下你的女朋友一样,这就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系辞》不是哲学书,绝对不是要求人们从这两条线中来效法那一条!也千万不要认为天是尊贵的,地是卑贱的,所以我们要效法天而不要效法地。因为《系辞》的这段话只是讲了天地的这个客观情况,并没有要求人们效法谁,对不对!否则的话,黄金比钢铁值钱,是不是要大家都是炼黄金?读书最怕碰到这样的读书人了,说不定还真有人从数学微积分中发现什么人生法则呢。
另外,这一段话对比《中庸》第一章“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也是不一样的。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帛书意思与今本完全一致。
前面说到,我们把刚动的天和静柔的地,作为天地万物的两个极端确定下来以后,形成了乾坤这两个象。再用取象类比的方法,把万事万物汇总为六类,分别为雷、风、水、火、山、泽,并把这六类归为六个象,分别为震、巽、坎、离、艮、兑,加上乾坤两个象,总共八个象,并取名为八卦。天地万物都可以归到这八卦之中。在自然界中,八卦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互相作用并产生变动的,正是由于这八卦的互相作用及其变动,才产生了白天黑夜、一年四季等自然现象,才产生了万物变化草木枯荣,也产生了男人女人。又因为天是尊贵在上的,地是卑贱在下的,人们一般认为是先有天后有地,所以八卦的排列也是乾卦开始坤卦最后。这就是“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八卦,并不是闭门造车造出来的,而是中国古代的先贤们,是完全根据自然界的客观情况而归纳抽象出来的,《系辞下》第二章:“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但是,先贤们创作八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研究自然探索自然,并不是要搞科学研究,只是为了取象类比,或者充其量说是为了科学的取象类比,而取象类比的目的,则是为了定吉凶。至于八卦是如何根据取象类比创作出来的,《说卦》中已有详尽的说明,下次在讲解《说卦》时再详细展开。严格来说,把天地万事万物归为八卦,是很科学的。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帛书作:乾以知,坤以简。帛书意思与今本完全一致。
前文讲到,乾卦表示纯刚动的天,坤卦表示纯柔静的地,在天地这两个极端之间,万事万物又分成六卦,正是这八卦的互相作用而产生变化,才使得整个世界成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样子。而这个世界的基础,无疑就是乾坤这两卦,其他的六卦都是乾坤两卦,按照刚柔的不同搭配变出来的,无论是八卦还是六十四卦,乾坤两卦都是基础。这都是根据自然界的客观情况,经过归纳总结而得出的结论,先贤们把万事万物都汇总到乾坤这两个卦上,把所有的作用都归纳到刚柔这两种性质上,再通过这样的方法,无论是认识和分析卦象,还是分析和判断客观事物,都简单容易多了。
所以说,乾坤两卦比较简单,容易理解也容易遵从,使人能够遵从去做并取得成效,从而使人成就德行成就事业。《周易》就是从最简单容易的乾坤两卦入手,来明白天下的道理,从而“成位乎其中矣”!
《系辞》第一章的内容,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看完了之后,,帮我回答一个问题,就是在每一章的最后,要不要再用几句话,把这一章的内容再概括的重复一下???
--
修改:jiazhihui FROM 42.63.207.68
FROM 42.63.2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