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后面说的 有些失望
这个正常,在孩子表现好之前 都是这个状态
现在我孩子偶尔有不好的表现我也有过这个想法,
【 在 fangfuzhi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谢版主。
: 先回答下您后面问的内容,我当时没有机会跟李医生讨论这个。医生先说了“你们诊断那么早,如果专业的干预,应该可以更好的”,后来我说“没有专门干预他的社交能力,主要在干预认知、大动作精细动作和语言”,李医生就说这恰恰表现了我的不专业。我又跟她说了,希望孩子社交能力是从内在发展出来而不是强行干预的,现在也有很多发展学派,会强调用自然的方式。李医生就说“你要科学啊,要循证啊,ABA是唯一一个循证科学的干预方式,你看那么多理论只会让你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做(大概是这意思哈),要实操。你要么送机构,要么找专业的人帮你制定计划,教你怎么干预。别拿孩子胡乱做实验”。她还说了一下神经元的可塑性。最后她就是教了我一下怎么选机构。其实我原本还想跟她说下,最终是希望孩子按照发展心理学的路径,在干预下发展得比较正常的,但我看她态度,似乎对这个也不认可,就没说了。
: 关于能力:我一进去就直接说了孩子应名和对视还不好,而且李医生拿了一些玩具在我娃视线内,我娃全程都跟她没有眼神交互,先是拿了小汽车玩,后来李医生建议他玩别的玩具,拿个跟他交换,他又玩直升机,这俩玩具都有轮子,过程中李医生一直在和我说话,但孩子在外界没有主动跟他交流时,都是沉浸在玩玩具过程中,后来孩子又被动(之前的玩具被医生和妈妈要求还回去了)开始玩一个拼插积木,玩了会儿就没兴趣,说“要下去”。开始查看诊室,看见了一个小桌子和椅子,就自己坐到椅子上,后来又去爬桌子了。他全程都没有参照医生和妈妈的意见,比如是否可以去坐那个椅子之类的。
: ...................
--
FROM 111.20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