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为什么有时候纯数据模型是失败的
比蚂蚁信用分好点有限
【 在 Psychnp 的大作中提到: 】
: 相反,现在美国的金融模型渗透到各个方面。
: 就连批不批信用卡这些,都是模型完成的,不是人工。
--
FROM 114.88.74.*
改开前三十年的数据能够预测后三十年数据吗?
【 在 luckyllh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要看你是做长期问题还是短期问题
: 决定了用什么数据
:
: 数据模型当然有局限性
: 大量模型是在假设前提下
: 讨论有限问题
:
: 但是比只用文字逻辑分析客观
: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3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神功护体,刀枪不入」
--
FROM 101.240.136.*
三十年要用经济增长的模型
一年要用经济波动的模型
模型假设和关键变量都不同
而且经济学研究实际上很少做预测
你要说券商基金哪些报告
那和做研究是两码事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3
【 在 shawn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改开前三十年的数据能够预测后三十年数据吗?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3
--
FROM 223.72.63.*
资本就相信模型啊,不然现在不会搞的各行各业都在用模型。
【 在 jacobson1 的大作中提到: 】
: 比蚂蚁信用分好点有限
--
FROM 75.181.32.*
所以你总是强调的近几十年取得重大进步重点强调的是过去,对吧。毕竟经济学家很少对未来做预测
【 在 luckyllh 的大作中提到: 】
: 三十年要用经济增长的模型
: 一年要用经济波动的模型
: 模型假设和关键变量都不同
:
: 而且经济学研究实际上很少做预测
:
: 你要说券商基金哪些报告
: 那和做研究是两码事
: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3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神功护体,刀枪不入」
--
修改:shawn2020 FROM 101.240.136.*
FROM 101.240.136.*
只解释不预测,难以验证理论的中肯性。
【 在 luckyllh 的大作中提到: 】
: 三十年要用经济增长的模型
: 一年要用经济波动的模型
: 模型假设和关键变量都不同
: ...................
--
FROM 117.13.81.*
对啊
研究本来就是分析过去成功的经验啊
来帮助制定政策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3
【 在 shawn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所以你总是强调的近几十年取得重大进步重点强调的是过去,对吧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3
--
FROM 223.72.63.*
论文做预测的不多
做预测是金融机构喜欢的事
研究只是在探索经济运行的变量间因果关系
来支持政策制定
比如最低工资法出台有什么影响
比如贸易摩擦怎么影响企业盈利
比如延长女性产假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3
【 在 touareg 的大作中提到: 】
只解释不预测,难以验证理论的中肯性。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3
--
FROM 223.72.63.*
你说的是经济学吧
不知道至今为止经济学学者哪个模型搞对了
以前还有人口预测,计划生育都是按这些模型来的
结果坑了国家
【 在 shawn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到有些专家、学者还在用改开后的几十年数据样本做模型、找趋势,本中想说这种做法可能存在重大缺陷和误导。数据是客观的,没问题;统计手段是科学的,这不假,但是任何纯数据模型都是有缺陷的,尤其是很多重大的非数据变量不能纳入其中的情况下。很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做研究”的学者对“新时代”领会的不够深刻,认为新时代是旧时代的线性承接。这其实是大错特错的想法。新和旧是对立的,而且新的趋势终究要取代旧。从这个角度出发,旧数据显然不适用新时代,更不能反映新趋势。很多令你们费解甚至令你们讨厌的学者其实并不否定旧,而是对新不能做出有效判断。在新旧环境变量出现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这种分阶段来看的观点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总之,离开环境背景看数据显然是有很大局限的甚至是失效的,尤其是在当前背景下。
: 发自「今日水木 on 神功护体,刀枪不入」
--
FROM 183.212.116.*
显然你们的结论并没有被采纳,除非你们的结论只有组织优势这一项
【 在 luckyllh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啊
: 研究本来就是分析过去成功的经验啊
: 来帮助制定政策
: ...................
--
FROM 101.24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