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以鸡兔同笼为例谈谈数学思想的教育
嗯
所谓的教育人的三个层次
知识 技能 思维
知识点的掌握不难
把知识用到实践中成为技能,但只是狭窄的小领域
把知识再上一个层次就能以个例推到普识性更广的思维层面,应用更广了,学习投入的受益更大
【 在 lovefreewind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也是这么思考的,数学思维很重要,结果并不重要。
: 经常看到抖音上那些学而思、作业帮的所谓母题视频,化万物为公式,真无语啊!数学要是这么学可完犊子了。
: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真这么学,小学阶段的成绩可能还真能一路领先。
--
FROM 223.104.155.*
赞同,看着费脑筋,得拐个弯
【 在 mopo 的大作中提到: 】
: 用方程式清晰无歧义,为啥一定要用这么绕的思路呢?大部分人并不需要理解每个工具的前世今生,否则义务教育都得花20年
:
--
FROM 218.30.181.*
对的,奥数重在培养思维。普娃不适合学奥数,烂机构也教不了奥数。
【 在 hut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
: 所谓的教育人的三个层次
: 知识 技能 思维
: ...................
--
FROM 218.2.216.*
这方面我没有系统的调研过
我只是觉得应该不会有我们这么狠的套公式刷题模式
板上好像有人发过国外的数学教材
我以前看过一篇文章
就是美国在小低阶段就教孩子怎么区分事实与观点
而且是系统性的培养
就是给一段文字,然后让小孩挑出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这种技能的培养不仅仅是思维与表达,而且对与人际交往与沟通也很重要,遗憾的是我们还没有这样的教育,有的人到老都分不清事实与观点,老是把自己的观点当成事实强加给别人,强势,没有边界感
【 在 alanju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谢,请问有无小学,初中的案例?
: 大学的没有意义。
--
FROM 223.104.155.*
鸡兔同笼的问题,就是方程方法,其他的全是垃圾,了解一下就行了,没必要深究。现在所谓的小学奥数,很多都是把初中简单方程题放到小学来做,还有什么线段法解方程都是这样,美其名曰数学思维,都是那些机构带坏的风气,制造焦虑气氛,白白浪费家长和小孩的时间。 我记得小学五年级拿了一个鸡兔同笼的问题问老师,老师说要用方程,当时觉得方程两个字好厉害,但没学过我就没去研究了。一点都不妨碍我高中数学处于top级别。
--
FROM 114.254.0.*
让小孩自己去总结,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 在 hut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内的数学教育,主要的弊端是让学生满足于套公式得出答案,许多数学科目变成了生搬硬套的计算,对于概念的思想与本质却领会不了,绝大部分人学习还是停留在掌握计算步骤的阶段,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思想。 比如学习了概率统计不懂得啥叫随机变量,为什么这个量是随机变量,置信区间到底意味着什么。下面以鸡兔同笼为例谈谈这方面的教育。
:
: 鸡兔同笼问题:有若干只鸡和兔在同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腿。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 这就是鸡兔同笼问题,解法有很多,假设法,列方程,抬腿法,砍腿法,差量做比法等等。在这么多解法中,家长应该挑比较有思想的方法传授,有些奇技,看起来虽然巧妙,但是局限性很大,推广性很小。
:
: 我们看看用假设法来求解这个问题,假设35只都是鸡,那么就应该有2×35=70(只)腿,但实际上有94只腿,比假设的情况少了94-70=24(只)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把兔当作鸡了。如果我们以同样数量的兔去换(其实用“变”更好理解)同样数量的鸡,那么每换一只,头的数目不变,腿数增加了2只。因此只要算出24里面有几个2,就可以求出兔的只数(24÷2=12)。进而还要让孩子总结出:兔子的数量=(所有的腿数-假设全鸡腿)÷(1只兔子的腿数-1只鸡的腿数)这样的公式。
:
: 下面要上升到思想层面的教育,假设法蕴含的思想是要满足一些条件(本题是头与腿的数量),可以不管其他的,先满足其中的一个条件(本题中的头数),在不改变这个条件的前提下,调整另一个条件(腿数),直到满足所有的条件。这个思想很重要,在很多大学课程里都有体现。而且也培养了清晰冷静的思维,因为人在思考的因素多的时候,就会一下子就想到这个因素,一下子想到那个因素,无法定在一个点上,思维很容易发生混乱。这样才能完成数学学习的三个层次,一是会解具体的题目;二是会从题目里总结出规律与方法;三是上升到思想层面。
: 真正的掌握了鸡兔同笼的假设法思想,以后遇到下面这样的题目也会解了(五六年级的水平)。
: 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3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40天完成.甲队先单独做若干天后,由乙队接着做,共用35天完成了任务.甲、乙两队各做了多少天?
: 解:
: 甲的工效(一天完成的工程量):1/30
: 乙的工效(一天完成的工程量):1/40
: 假设法来了:假设全部工程由甲单独做完:35×1/30=7/6
: 多了7/6-1=1/6,把甲的后部分替换成工作效率慢的乙就能保证工程量不超了
: 乙比甲工效慢1/30-1/40-1/120,1/6÷1/120=20天,所以乙做了20天,甲做了15天。
:
: 注:这是以前发在本版的帖子,被加精了,发现现在也不能查看了,刚好找到了旧文,于是重发了一下。
发自「快看水母 于 SM-F9460」
--
FROM 39.144.168.*
我看过很多套米国小学数学教材,没有能达到你说的效果的,
至于什么事实观点,那都是小儿科,太简单,天真没啥现实意义。
【 在 hut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方面我没有系统的调研过
: 我只是觉得应该不会有我们这么狠的套公式刷题模式
: 板上好像有人发过国外的数学教材
: ...................
--
FROM 112.96.115.*
说实话,我都看不懂你到底想说什么。你说的这种做法,不就是标准做法么?你又说现在都在套公式。你说的这些题,怎么套公式?这种题的公式是什么?看着娃学到五年级奥数了,也不知道你说的这种题的公式是什么。
--
FROM 60.247.122.*
第二题用鸡兔同笼的思路来解很妙,最近刚带娃做了一些这类的题,主要用方程的方法,不过可以多用几种方法来拓展思路。
【 在 hut 的大作中提到: 】
:国内的数学教育,主要的弊端是让学生满足于套公式得出答案,许多数学科目变成了生搬硬套的计算,对于概念的思想与本质却领会不了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14.253.35.*
我也没提教材就能解决问题吧
【 在 alanju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看过很多套米国小学数学教材,没有能达到你说的效果的,
:
: 至于什么事实观点,那都是小儿科,太简单,天真没啥现实意义。
--
FROM 223.10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