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ISC-V代码密度相比Cortex-M差距明显
自己的Xboot工程,在ARM的M0/M3/M4/M23/M33平台下面,全部可以在7kB闪存以内实现,
几个架构差异不大,7kB闪存普遍剩余一两百个字节。
最近把它移植到RISC-V上,芯片型号GD32VF103CBT6,同样的一套代码,使用gcc编译,
-Os面积优化,固件尺寸11520字节。超过11kB了,速度优化代码尺寸超过16kB。
ARM算7kB,两者对比,7*1024/11520*100%=62.2%,也就是说,同样的功能,Cortex-M只
需要RISC-V六成多一点的代码就能实现。
当然还有一个变量要考虑,ARM使用AC6编译,RISC-V使用gcc编译,编译器的效率也会有
一定差异。
调试方面RISC-V只能用JTAG(GDLink可以支持),相比之下Cortex-M的SWD调试用起来更
方便一些。
至此GD32家的M3/M4/M23/M33/RISC-V五种核心全部盘完了。
--
FROM 36.45.171.*
用不了。SWD是ARM的标准。
【 在 peterpark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样啊
: 为什么他们不用标准的swd接口啊, 这算事实标准了吧
: 不用swd标准接口的还有新唐(Nuvoton)和乐鑫 非常讨厌
: ...................
--
FROM 180.111.50.*
RSICV的代码密度问题目前无解,也不是compiler的问题,目前确实就是这个样子的。
【 在 spad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自己的Xboot工程,在ARM的M0/M3/M4/M23/M33平台下面,全部可以在7kB闪存以内实现,
: 几个架构差异不大,7kB闪存普遍剩余一两百个字节。
: 最近把它移植到RISC-V上,芯片型号GD32VF103CBT6,同样的一套代码,使用gcc编译,
: ...................
--
FROM 180.111.50.*
代码密度差个10%的话也就算了,差了近40%这个就有点太多了。
毕竟器件都是按照FLASH容量定价格的,本来32kB的ARM芯片能搞定的,换RISC-V得选64
kB的芯片了,省下来的核心授权费搞不好买没有多出来的FLASH贵。还是Cortex-M香。
【 在 lvsoft (Lv(The Last Guard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RSICV的代码密度问题目前无解,也不是compiler的问题,目前确实就是这个样子的。
--
修改:spadger FROM 111.18.33.*
FROM 111.18.33.*
所以说riscv目前还不足以对arm构成威胁。
【 在 spad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代码密度差个10%的话也就算了,差了近40%这个就有点太多了。
: 毕竟器件都是按照FLASH容量定价格的,本来32kB的ARM芯片能搞定的,换RISC-V得选64
: kB的芯片了,省下来的核心授权费搞不好买没有多出来的FLASH贵。还是Cortex-M香。
: ...................
--
FROM 180.111.50.*
thumb指令集密度高吧
--
FROM 112.64.8.*
所以你为什么不用gcc编译一下ARM代码然后做比较?
【 在 spad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自己的Xboot工程,在ARM的M0/M3/M4/M23/M33平台下面,全部可以在7kB闪存以内实现,
: 几个架构差异不大,7kB闪存普遍剩余一两百个字节。
: 最近把它移植到RISC-V上,芯片型号GD32VF103CBT6,同样的一套代码,使用gcc编译,
: ...................
--
FROM 117.63.3.*
ARM授权费在低端32位MCU芯片里可能占到芯片裸片成本的百分之二十,成本上来说RISCV一定更划算
【 在 spadger (echo) 的大作中提到: 】
: 代码密度差个10%的话也就算了,差了近40%这个就有点太多了。
: 毕竟器件都是按照FLASH容量定价格的,本来32kB的ARM芯片能搞定的,换RISC-V得选64
: kB的芯片了,省下来的核心授权费搞不好买没有多出来的FLASH贵。还是Cortex-M香。
:
--
FROM 118.113.40.*
如果RISC-V同规格芯片能便宜20%,那对用户也是好事,至少多一个选择。
不过这个目前在终端售价上还完全看不出来。
【 在 QFN (QFN) 的大作中提到: 】
: ARM授权费在低端32位MCU芯片里可能占到芯片裸片成本的百分之二十,成本上来说RISCV一定更划算
--
FROM 36.4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