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讲真,我觉得天朝教育问题很大
这和天朝有个屁关系,大多数时候,从众都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社会心理学能多少读一点儿不?
【 在 qtpr 的大作中提到: 】
: 钱学森发过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但多年过去了,情况并未好转,可能反而更差了。
: 现有教育体制下,学生的普遍特点是太从众、太喜欢走捷径。从众和走捷径看似有矛盾,但是在天朝学生身上往往调和得很好。
: 典型的例子,如果有两个研究方向,一个是热门的增量研究容易水论文,另一个更原创有意义但难度更大,那么很少有学生愿意选后者。结果是大量人宁愿挤在“捷径”上,让“捷径”变得拥挤不堪步履维艰,也很少人有勇气另辟蹊径,探索一条新路。支撑他们都往“捷径”上挤的动力,可能只是这样一种未必完全正确的观念:“这是多数人的选择,因此必然是安全的、性价比高的选择”。尖锐一些说,这是一群没有独立判断,甚至也缺乏独立偏好的人。这样的人群中,很难出现爱因斯坦、盖茨、乔布斯和马斯克。
: ...................
--
FROM 124.126.124.*
你说的有一些道理,但是我认为等富裕一些之后情况会变好。
全世界你看看有几个穷国教育好的
我们的基础教育算不错了,起码打了不错的基础,高等教育确实有问题,比如教授普遍对教书育人没兴趣
【 在 qtpr 的大作中提到: 】
: 钱学森发过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但多年过去了,情况并未好转,可能反而更差了。
: 现有教育体制下,学生的普遍特点是太从众、太喜欢走捷径。从众和走捷径看似有矛盾,但是在天朝学生身上往往调和得很好。
: 典型的例子,如果有两个研究方向,一个是热门的增量研究容易水论文,另一个更原创有意义但难度更大,那么很少有学生愿意选后者。结果是大量人宁愿挤在“捷径”上,让“捷径”变得拥挤不堪步履维艰,也很少人有勇气另辟蹊径,探索一条新路。支撑他们都往“捷径”上挤的动力,可能只是这样一种未必完全正确的观念:“这是多数人的选择,因此必然是安全的、性价比高的选择”。尖锐一些说,这是一群没有独立判断,甚至也缺乏独立偏好的人。这样的人群中,很难出现爱因斯坦、盖茨、乔布斯和马斯克。
: ...................
--
FROM 116.232.197.*
说明利益分配机制的问题啊,p2p也是从众
【 在 evil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和天朝有个屁关系,大多数时候,从众都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社会心理学能多少读一点儿不?
:
--
FROM 58.210.42.*
让资质一般的学生从事高风险工作也是坑人坑己啊,很有可能什么也做不出来还毕不了业,老师倒是可以选择有风险的方向,最多就是工资少点
【 在 qtpr 的大作中提到: 】
: 钱学森发过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但多年过去了,情况并未好转,可能反而更差了。
: 现有教育体制下,学生的普遍特点是太从众、太喜欢走捷径。从众和走捷径看似有矛盾,但是在天朝学生身上往往调和得很好。
: 典型的例子,如果有两个研究方向,一个是热门的增量研究容易水论文,另一个更原创有意义但难度更大,那么很少有学生愿意选后者。结果是大量人宁愿挤在“捷径”上,让“捷径”变得拥挤不堪步履维艰,也很少人有勇气另辟蹊径,探索一条新路。支撑他们都往“捷径”上挤的动力,可能只是这样一种未必完全正确的观念:“这是多数人的选择,因此必然是安全的、性价比高的选择”。尖锐一些说,这是一群没有独立判断,甚至也缺乏独立偏好的人。这样的人群中,很难出现爱因斯坦、盖茨、乔布斯和马斯克。
: ...................
--
FROM 124.17.27.*
怎么可能变好,你看看美国的选民。
不要对人性和人群的平均智力有不切实际的期待,要是教育能解决问题,人类早不是现在这个熊样儿了。
不要因为自己是科学家,就认为全世界小朋友都能被教育成科学家,或者全世界小朋友都有必要被教育成科学家。
【 在 fairytales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有一些道理,但是我认为等富裕一些之后情况会变好。
: 全世界你看看有几个穷国教育好的
: 我们的基础教育算不错了,起码打了不错的基础,高等教育确实有问题,比如教授普遍对教书育人没兴趣
--
FROM 124.126.124.*
我完全理解学生的功力选择
坐冷板凳应该是教授做的事
【 在 qtpr 的大作中提到: 】
: 钱学森发过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但多年过去了,情况并未好转,可能反而更差了。
:
: 现有教育体制下,学生的普遍特点是太从众、太喜欢走捷径。从众和走捷径看似有矛盾,但是在天朝学生身上往往调和得很好。
: ....................
--
FROM 124.126.168.*
你举例印度很好
请问印度有什么重大创新?
他们建国这么多年军工主要靠买,也没完整的工业体系。。。
【 在 qtpr 的大作中提到: 】
: 跟是否富裕并不是必然的关系,根子还在于观念问题。
: 印度电影《护垫侠》有句台词儿:印度有13亿人,这是13亿个不同的灵魂,可能产生13亿中创新的思想”。
: 相反,如果认为思想是需要统一的,那么13亿个不同的人,就是13亿个需要逐一解决的麻烦,需要把他们全都统一起来。
: ...................
--
FROM 116.232.197.*
印度精英亲口告诉我说
我讨厌印度,太腐败了,比你们腐败的多
【 在 fairytales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举例印度很好
: 请问印度有什么重大创新?
: 他们建国这么多年军工主要靠买,也没完整的工业体系。。。
--
FROM 116.232.197.*
要是所有硕士生或者博士生都如楼主期待的一样,单纯的热爱科研创新,积极的要成为未来的教授,高校老师的日子比现在要难过一百倍,除非缩招,将来不打算留大学做科研的,就不要给机会上博士。
这楼主缺乏最起码的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情怀,这就是科学家搞教育的通病,他们本身只是研究者,不是教育家,缺乏心理学常识也缺乏教育情怀。
【 在 luckyna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完全理解学生的功力选择
: 坐冷板凳应该是教授做的事
: :
--
修改:evilpig FROM 124.126.124.*
FROM 124.126.124.*
有道理
【 在 qtpr 的大作中提到: 】
: 钱学森发过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但多年过去了,情况并未好转,可能反而更差了。
: 现有教育体制下,学生的普遍特点是太从众、太喜欢走捷径。从众和走捷径看似有矛盾,但是在天朝学生身上往往调和得很好。
: 典型的例子,如果有两个研究方向,一个是热门的增量研究容易水论文,另一个更原创有意义但难度更大,那么很少有学生愿意选后者。结果是大量人宁愿挤在“捷径”上,让“捷径”变得拥挤不堪步履维艰,也很少人有勇气另辟蹊径,探索一条新路。支撑他们都往“捷径”上挤的动力,可能只是这样一种未必完全正确的观念:“这是多数人的选择,因此必然是安全的、性价比高的选择”。尖锐一些说,这是一群没有独立判断,甚至也缺乏独立偏好的人。这样的人群中,很难出现爱因斯坦、盖茨、乔布斯和马斯克。
: ...................
--
FROM 182.13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