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再过若干年会不会出现逆大城市化?
东亚就是个例子,东京大阪首尔集中了多数人口,且越来越多,都是超级城市,欧美也有这个趋势当然不是很明显,以前还是摊大饼小镇都可以过得很滋润,现在工业萧条,小城市年轻人也愿意到大城市找机会
--
FROM 183.11.233.*
对于百姓而言,选择大城市选择的是就业机会(从而提高收入)、医疗、教育、娱乐等。
如果从大城市大规模回流到二三四线,那么需要以下条件:
1)交通足够好:比如即使在三百公里外,也可以完整享受不差于一线的医疗资源,小病可以网络,大病可以快速抵达;这可能依赖于AI看病、空中交通(比如电动垂直起降飞机)。
2)在线办公占比很高:比如企业可能一半人都是远程上班工作;
3)教育资源更公平:比如AI和网络完成教学,老师就是陪伴和引导而已。
总体看,就是看AI、元宇宙、交通等发展了吧,还是有可能的。毕竟地球这么大,干嘛大家非得挤在一块儿?当然完全散开也不会,感觉200公里内需要一个一线二线作为中心。
【 在 cnlepton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企业都找个小城市发展去?
: 大家不用愁房子,挤地铁,按部就班。
: 大城市就是设计和销售存在,或者名义上总部。
: ...................
--
FROM 115.197.103.*
可是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是大都市圈模式,大都市圈人口基本都在持续增长,也就德国由于历史特殊是个例外
【 在 cnlepton 的大作中提到: 】
: 象日本,南朝鲜这种大都市圈模式感觉发展到现在,由于出生人口巨大下降卷不下去了。
:
: 物流业的发达也是他们没有过的。现在小城市除了没有大学,别的理论上都可以有。
: ...................
--
FROM 223.104.40.*
高密度带来的最大优势是高生产效率(不只是制造业,而是广义的生产)。而对于一个开放市场来说,高生产效率带来的优势太大了,能支撑大量的中高端服务业就业岗位。
中小城市低密度只能带来大量的低端服务业就业岗位,在肉眼可见的未来,低端服务业的吸引力还是远远比不过中高端服务业,既包括薪资方面,也包括体面、社会地位、稳定性、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
假设个模型:
一个大城市的CBD密集了大批企业,这些企业衍生出大量的设计、市场营销、财务人事咨询、法律等等的专业服务。
而由于企业密集,所以衍生出大量提供此类专业服务的公司,这些服务公司由于客户密集,可以提供相对低廉且优质的服务。
这又导致前面说的大批企业可以用相对低廉的价格获取到这些专业服务,从而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保持较大的规模。
这两类公司互相成就,于是维持了一个很高的生产效率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带来丰厚利润,能雇佣大量的中高收入职员。
而这些中高收入职员带来的高消费又进一步刺激了消费市场的活跃,衍生出大批消费行业企业。
这样高密度就一步步衍生出繁荣的市场。
现在假设是个中小城市,由于企业密度低,高级服务业公司客户不足导致难以生存,这里的企业就难以廉价获取高质量的高级服务,从而企业生产效率低下,市场竞争力不足,从而难以给员工支付高额薪水,这又进一步影响了消费市场的繁荣。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反了吧?
: 超高密度只能带来高效率,低就业机会。。。
: 中小城市的低密度才能带来大量就业机会。
: ...................
--
FROM 223.104.40.*
才几个人。。国家估计都没拿正眼瞧他
【 在 hais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高密度带来的最大优势是高生产效率(不只是制造业,而是广义的生产)。而对于一个开放市场来说,高生产效率带来的优势太大了,能支撑大量的中高端服务业就业岗位。
:
: 中小城市低密度只能带来大量的低端服务业就业岗位,在肉眼可见的未来,低端服务业的吸引力还是远远比不过中高端服务业,既包括薪资方面,也包括体面、社会地位、稳定性、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
: ...................
--来自微水木3.5.10
--
修改:FLYBBS FROM 116.2.196.249
FROM 116.2.196.249
网商和高铁扩大了城市圈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东亚蚁巢地租经济世界第一
: 超高密度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和长尾市场,中小城市压根没有,所以衰落的时候大都市依然繁荣,中小城市人去楼空
: 劳动力也不傻,博弈的结果就是多数年轻人宁可在大都市神隐,也不去小城市安居
: ...................
--
FROM 121.33.160.*
就业机会其实是成本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反了吧?
: 超高密度只能带来高效率,低就业机会。。。
: 中小城市的低密度才能带来大量就业机会。
: ...................
--
FROM 121.33.160.*
一是工作机会,咱们很多人可能都是从事后端研发类岗位的,往往觉得在哪里办公区别没那么大。但有大量岗位是以人为服务对象,或涉及复杂的人际沟通的,这种靠远程没可能解决,而这种岗位又往往是提升生产率的关键。其次管理这个事情本质上是管人而不只是简单的管事,就是现场效果好过远程太多。
二是这里提到的资源,很多本质上还是要靠人(比如医生现场诊断和治疗,明星现场开演唱会等等)。如果这些人的资源都在大城市,那为什么不是生活在距离大城市100公里以内的都市圈,而是非要跑到几百公里开外的中小城市呢
以上两点,中小城市都比大都市圈劣势明显,而且想不到有轻易改善的可能。还不如指望随着科技进步,土地使用等问题解决,从而大都市圈飞速发展,人人都能既享受大house,又享受大都市的繁华和便利
【 在 ForSolitude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于百姓而言,选择大城市选择的是就业机会(从而提高收入)、医疗、教育、娱乐等。
: 如果从大城市大规模回流到二三四线,那么需要以下条件:
: 1)交通足够好:比如即使在三百公里外,也可以完整享受不差于一线的医疗资源,小病可以网络,大病可以快速抵达;这可能依赖于AI看病、空中交通(比如电动垂直起降飞机)。
: ...................
--
FROM 223.104.40.*
感觉会,和人的迁徙一样
【 在 cnlepton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企业都找个小城市发展去?
: 大家不用愁房子,挤地铁,按部就班。
: 大城市就是设计和销售存在,或者名义上总部。
: ...................
--
FROM 49.7.214.*
香港纽约伦敦哪个是工业中心?
【 在 FLYBBS (空手套白狼) 的大作中提到: 】
: 起码需要在工业中心
: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 餐饮业,需要在农业中心才能存在?
: :
--
FROM 39.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