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油箱争议关键是,比亚迪能保证抽检合格吗?
笑死。。。
不知道比亚迪的天顶星技术突然失效了吗
5月27号开始出厂的车都换高压邮箱了。。。。
【 在 seeredse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种发动机吸碳罐的做法,是实时监测碳罐的吸附程度,还是按算法估算?按算法估算,对车颠簸状况怎么模拟?
: 最重要的,真抽检能合格不?随便抽十台,能合格,什么技术专利不用扯了。不合格,你怎么扯都没用
:
--
FROM 120.244.220.*
一致性检查不是这么检查的,不管那个车型的送检,不是随机抽十台车,全部按流程走一遍。
【 在 seeredse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种发动机吸碳罐的做法,是实时监测碳罐的吸附程度,还是按算法估算?按算法估算,对车颠簸状况怎么模拟?
: 最重要的,真抽检能合格不?随便抽十台,能合格,什么技术专利不用扯了。不合格,你怎么扯都没用
:
--
FROM 218.106.82.*
对啊,所以BYD现在的模型检测不到炭罐是否被人为灌满,所以也不会触发启动发动机清洗炭罐4分钟的条件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款车是怎么在临界或者半临界这种情况下通过蒸发测试的?
【 在 sxj (sxj)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他们说的根据EV行驶里程判断是否启动发动机,碳罐手工置于临界状态其实理论上是不利于byd的检测的。如果采用的是探测器检测方案,这个测试方法是与检测是不是合格不太相关的,油耗又不是这个阶段的检测内容。
: 【 在 last2 的大作中提到: 】
: : 送检车和量产车没区别,就是搞了个装置去判断车子是不是出于被检测状态 ,然后采取下不一样的动作
: : 现在讨论的这个事情也类似,也需要检测到试验状态和常规状态。
--
FROM 223.104.161.*
具体的检测流程没有仔细研究,所以我才说,即使事实上在行车过程中能解决蒸发排放,也应先通过检测,这些细节没有关心,比亚迪这方面的专利也很多,不知道是不是都有运用。
【 在 last2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啊,所以BYD现在的模型检测不到炭罐是否被人为灌满,所以也不会触发启动发动机清洗炭罐4分钟的条件
: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款车是怎么在临界或者半临界这种情况下通过蒸发测试的?
--
FROM 218.106.82.*
原理上,制造超标场景非常容易。
拿拖车拉着比亚迪的车跑上两天,再启动比亚迪的车,就会超标。
因为一旦超标,可能就是几百倍。所以即使比亚迪的算法有99%的准确率,整个使用周期综合起来,应该也是超标的。
【 在 sxj 的大作中提到: 】
: 具体的检测流程没有仔细研究,所以我才说,即使事实上在行车过程中能解决蒸发排放,也应先通过检测,这些细节没有关心,比亚迪这方面的专利也很多,不知道是不是都有运用。
--
修改:test321 FROM 111.45.22.*
FROM 111.45.22.*
这里本质上是个悖论
如果比亚迪没有能力检测出炭罐被人为灌满的情况,那么就必须在WLTC循环中类似工况中出现较大比例的发动机行驶里程,从而导致油耗飙升,损伤竞争力。
如若比亚迪能够检测炭罐被人为灌满的情况,那只能是另一个排放门
这里唯一的出路,是在炭罐里内置传感器,从而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检测出炭罐状态。但这个已经被间接否认了
【 在 sxj (sxj) 的大作中提到: 】
: 具体的检测流程没有仔细研究,所以我才说,即使事实上在行车过程中能解决蒸发排放,也应先通过检测,这些细节没有关心,比亚迪这方面的专利也很多,不知道是不是都有运用。
: 【 在 last2 的大作中提到: 】
: : 对啊,所以BYD现在的模型检测不到炭罐是否被人为灌满,所以也不会触发启动发动机清洗炭罐4分钟的条件
: :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款车是怎么在临界或者半临界这种情况下通过蒸发测试的?
--
FROM 223.104.161.*
你要这么较真的话,如果拿拖车,拉着常压油箱的燃油车大夏天找个坑洼的路面,天天跑,也会直接排放啊,意义?
【 在 test321 的大作中提到: 】
: 原理上,制造超标场景非常容易。
: 拿拖车拉着比亚迪的车跑上两天,再启动比亚迪的车,就会超标。
: 因为一旦超标,可能就是几百倍。所以即使比亚迪的算法有99%的准确率,整个使用周期综合起来,应该也是超标的。
--
FROM 218.106.82.*
其他车会不会不管。起码高压油箱方案不会。
当前的监管标准,连油车也慢慢转向高压油箱了。
不能抛开业界背景谈论。比亚迪就是没按照业界标准被锤了。
【 在 sxj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要这么较真的话,如果拿拖车,拉着常压油箱的燃油车大夏天找个坑洼的路面,天天跑,也会直接排放啊,意义?
--
FROM 111.45.22.*
你说的最后一点,比亚迪也有探测器的方案,我不知道举报的两个是不是采用,你说如果能够检测到碳罐被人为灌满,这在没有探测器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你说的是如大众那样,在检测到测试前的车辆准备阶段工况,判断准备做检测,更为主动启动发动机脱附,理论上好像也可以,如果这样,对油耗的影响也不是特别大,检测工况区间太小了,现实行车碰到几率太低了,不会明显增加,应该还是其他条件满足启动发动机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存在是一个灰色地带:大众是满足检测工况后喷尿素,不满足就不碰,导致现实行车中排放不达标,而比亚迪如果在没有探测器的情况下有两套促发机制,一是识别到检测工况,促发,而在正常行车中则根据其他判据,适时启动发动机脱附从而满足长时间EV条件下降低燃油蒸发排放。这种做法是不是有效且合规,那就不知道了~和大众排放门还是有区别的。这种讨论叠了太多的buff了,没太多意义。
【 在 last2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里本质上是个悖论
: 如果比亚迪没有能力检测出炭罐被人为灌满的情况,那么就必须在WLTC循环中类似工况中出现较大比例的发动机行驶里程,从而导致油耗飙升,损伤竞争力。
: 如若比亚迪能够检测炭罐被人为灌满的情况,那只能是另一个排放门
: ...................
--
FROM 218.106.82.*
说一千道一万,比亚迪就是偷工减料导致不合标。比亚迪被锤没什么委屈的。
比亚迪的方案并不是什么黑科技,早就被业界熟知和测试过很多遍,长城等还申请了专利。
业外人看上两眼就能猜到的方案,长城和其他厂会看不明白、学不来?
那为什么其它厂家不敢用、不敢学,要用高成本方案?就是这个方案不能保证达标。可见别家的底线比它高。
强词夺理,请水军,没用。
--
修改:test321 FROM 111.45.22.*
FROM 111.4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