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电芯三种技术路线:
NCA(镍钴铝)→NCM(镍钴锰)→LFP(磷酸铁锂)
前两者为三元电池,磷酸铁锂和三元相比较,安全性增加,估算剩余电量难度增加,能量密度降低,成本降低,低温表现降低。
NCA(镍钴铝)
代表车企:特斯拉,代表车型Model S/X、Model 3
代表电池供应商:松下、LG
电芯负极:石墨
负极掺硅技术:能够增加负极电量,从而减少负极体积,增加电芯能量密度。但充电体积膨胀问题,石墨充满电体积膨胀7.1%,Si膨胀300-400%。18650电芯(Model S/X)掺硅5-15%。21700电芯(Model 3)掺硅可能更多,数据未公开。
未来展望:特斯拉下一代46800电芯,容量提升5倍,续航提升16%,成本下降14%。取消极耳的设计,好处是降低电芯发热量,并且已经装车试用了,将在年底部署到Model S上面。
电芯形状:圆柱形,和软包电芯和方型电芯相比好处是电芯一致性更好(工艺最成熟,建立在温控很好的基础上),增加设计灵活性,单电芯(非短路)损坏不会影响整个电池包正常运行,电芯小更容易传导热量,实现快速降温/加热。坏处是成组率低,单电芯PPM较低,成包后PPM高(4000多个电芯),为电芯数量的倍数。
NCM(镍钴锰)
代表车企:除比亚迪外大部分厂商
代表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LG
电芯负极:石墨
掺硅补锂技术:宁德时代等,从NCM523、622,再到811, 现在超高镍化三元材料+硅碳负极是锂电池未来发展主流方向。
模组标准化:为了降低成本,不得不说模组标准化中其中大众的推动作用。355模组,根据模组的长度约为 355mm,首先在e-golf上使用。后来发展成390模组,逐渐占据VW集团的产品。再到后来的590模组和CTP。
未来展望:811大模组方案或622的CTP方案作为以后的趋势,但要解决安全问题,尤其811电芯的安全问题,和CTP的热扩散、电芯受力、维修经济型的问题。了解到使用811电芯车型ES6、极狐阿尔法T等。
电芯形状: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国产方形电芯,以LG为代表的国际软包电芯。方形电芯成组率高,软包电芯薄更容易传导热量,各有优点。
LFP(磷酸铁锂)
代表车企:比亚迪、特斯拉等
代表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
结构创新:其中CTP方案能够弥补一部分能量密度低的缺点,汉的刀片电池对体积能量密度提升了40%。但重量能量密度为140Wh/kg,使得车重较大,和三元比百公里电耗高。
未来展望:国轩高科首次亮相了210Wh/kg磷酸铁锂电池产品,当然也使用了掺硅补锂技术,不过磷酸铁锂类型电池能量密度天花板快到了。
能量密度[1]:
正极材料 额定电压(V) 估算相应电芯能量(Wh/Kg)
磷酸铁锂 3.2 170
三元NCM811 3.65 240
三元NCM523 3.65 210
三元NCM111 3.65 180
以上为电芯的能量密度,由于高镍811电芯的逐步使用成组率低,是因为要加强电池芯的机械防护,电池包能量密度和相应电芯能量密度比值,没有铁锂电池包高。
极狐阿尔法T采用LG的NCM811软包电芯,电池包能量密度为194Wh/kg(目前了解到的最高)
蔚来ES6采用宁德时代的NCM811方形电芯,电池包能量密度为170Wh/kg
特斯拉Model3采用LG的NCM811圆柱电芯,电池包能量密度为161Wh/kg
同时特斯拉Model3采用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芯,电池包能量密度为125Wh/kg
汉采用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芯,电池包能量密度为140Wh/kg
成本方面:
磷酸铁锂要比三元价格便宜0.1~0.2元/Wh,对于一个50kWh电池包,仅电芯就可降本近0.5~1万元。目前趋势是590大模组和CTP,根据宁德时代公布的数据,CTP可将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高15~20%,电池包零部件数量减少40%,生产效率提升50%,电池包能量密度提升10~15%。目前行业公认或普遍操作将三元用在高端车型,铁锂用在低端车型,或者同车型的短续航版本。其中三元电池钴价格最为昂贵、地壳中储量最低,且60%产自刚果,但行业发展从正极材料占一半到目前降低到10%。从一辆Model S的7Kg钴用量到Model 3的4.5Kg用量车,以看出特斯拉对于无钴的不倦追求。甚至蜂巢能源宣传了无钴电池,将于21年6月量产。·[2]
低温表现:
磷酸铁锂在10摄氏度以下容量衰减速度加快,到-10摄氏度约常温的70%,到-20摄氏度不到常温的50%,这是磷酸铁锂自身特性决定的。三元低温虽然有衰减,但是到-10摄氏度没有明显衰减,到-20摄氏度才有明显衰减。
解决方案很多,如普遍采用的电池包加热,由于电池系统电量的增加和液冷普及,用一定的电池包能量对冷却液加热,提升电池温度。这样随着电池温度上升,“衰减”的电池容量又回来了。汉对磷酸铁锂低温容量衰减较好的解决,方法是电池加热和增加了电池包保温加强,尤其是在长途出行表现提升明显··。还有热泵,趋势是15万以上电动车选装热泵,还有应用电机堵转或电机废热回收等方法。
一致性或SoC估算准确性[3]:
磷酸铁锂的电压平台放电极为平缓,增加了SoC的估算难度,估算不准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突然掉电的可能性,还有长时间使用快充,经常不充满的使用习惯也会造成累计误差,也容易导致突然掉电。尤其是随着使用,电芯一致性差(后面讲一致性差还能导致安全性问题),更容易突然掉电。有些厂家要求用户定期给电池充满电,相当于帮助厂家对SoC估算准确性。
三元锂电芯放电电压线性,停车一段时间后,能够测量电芯端电压对SoC重新准确估算。
磷酸铁锂电芯虽然充放循环次数有优势,但很多文章表明一致性问题表现较差(这条不是行公认),又间接导致SoC估算难度。充放循环次数其实只对网约车比较重要,对于家用车,三元的充放循环次数其实足够用。
动力电池的安全性:
安全性应该从三个维度去考虑,分别是单体电池的本征安全、电池模组的被动安全、电池系统的主动安全 [4]。
电池的本征安全:
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三元和磷酸铁锂电池,其中还包括电芯的形状、尺寸、能量密度、电芯的一致性等。形状和尺寸决定了散热面积,刀片电池具有很大散热面积,针刺没有明显温度升高。高比能量电池材料方面,薄弱环节从隔膜的材料变化(从PE、PP再到PET)为了正极材料(811非常明显,即811失效机理发生了变化),即使没内短路发生也能引起热失控,250℃开始产生氧气,热失控加剧。电芯一致性和安全性息息相关,往往被大家忽略,一致性差导致最弱的电芯内短路发生,往往电池大厂和二三线小厂在一致性上差别很大。如内短路发生,首先表现为电压下降,而后温升,最后热失控发生,进而进入模组的被动安全阶段。
电池模组的被动安全:
由于设计、制造工艺或管控问题导致,导致热失控蔓延后如何进行热管理,隔热、散热作为模组被动安全需要考虑的。监测包括电压、温度、气压、内阻等信号,对问题电芯预警,我们国家从18年开始强制安装T-BOX,能够实施监测所有电动车的参数,是非常明智的。如监测到热失控发生,气体膨胀引发泄压阀开启,将高温和火焰喷出,避免爆炸,还要考虑隔热设计,防止引燃临近的模组,尽量将热失控的控制一定范围内,同时水冷系统也排上用场,将大量的热导出去,也就是考虑热失控发生的隔热和散热设计。
电池系统的主动安全:
内短路可由机械滥用、电滥用、热滥用引起。如地盘托底,电芯损伤,电池包应报警,对电池进一步处理消除安全隐患。电车不应热滥用,电池系统要保证电芯的温度一致性(整车厂的水平不一致)。且应确保在车全生命周期的电芯一致性,进而确保整个电池的安全性。保证温度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温度差异是导致一致性问题的关键原因,一致性变差又是导致电滥用的主要诱因(过充或过放)。机械滥用,国标中有电池包的挤压,至于碰撞起火,和车身结构相关,通过整车的设计冗余来提升,通过了NCAP和中保研的碰撞来考核。
取消电芯针刺作为国家标准,原因是三元电池无法满足,但国际趋势是高镍三元,强制国标一般是最基本的要求,不引导行业的发展,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作为首要目标,另一方面国内也有铁锂电车碰撞后将人烧死的案例,极端的针刺和剧烈碰撞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举个例子,特斯拉model S 和日产聆风能看出,一个偏激进,一个偏保守, 发展结果完全不同。聆风累计销量50万辆,即使使用的三元电池(但有AESC电芯安全性加成)、风冷系统(更难保持电芯一致性),至今几乎没有自燃案例[5],但结果是聆风2020年的累计销量只有五万多辆,已快跌出全球前十。目前蜂巢能源已宣传创新产品为基于无钴材料体系的“不起火、不冒烟、自愈合”的新电芯—— 果冻电池,相当于半固态电池。能够看出大家有信心弥补或缩小三元和铁锂安全性的差距,且能从模组级别、电池包级别、整车强度去提升安全性。
未来展望:
前几年新能源补贴因素对高镍、高能量密度的引导(可能有些二线电池厂商技术实力跟不上推出高能量密度电池,也硬推,导致一部分自燃的发生)。但随补贴的退坡,从去年基本排除补贴因素,磷酸铁锂的低成本方案去年开始有增加的趋势,是市场的选择,当前厂商推出新的技术是依据成熟度推出,有种百花齐放的盛况。我相信未来纯电动能够替换燃油车,未来几年一定是朝着高镍的方向发展,至于安全问题,请相信那些牛人把这个问题解决。后面还会有固态电池的推出,预计10年后能够开始应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还会有一个大幅提升。
[1]
https://mp.weixin.qq.com/s/stvb-uETxkYisEO5nohGqQ[2]
https://www.sohu.com/a/374483690_99893537[3]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9689244/answer/1712204165?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utm_oi=834354468136026112&utm_content=group1_Answer&utm_campaign=shareopn[4]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86878953/[5]
https://zhuanlan.zhihu.com/p/65519998--
修改:CC2CC FROM 60.253.167.*
FROM 117.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