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浅谈国内混动技术(1):四大混动企业的技术路线,及新玩家长城[234
赞,看好dmi抢占一部分hev市场份额
- 来自「水木社区App for Android」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ICE就是燃油车。
: 比亚迪DMi算PHEV,
: 所有的PHEV、HEV车型都是不需要充电就能跑,只是PHEV比HEV多了插
- 来自「水木社区App for Android」
--
FROM 111.197.65.*
那个图里的ICE应该包含了不带启停和带12V启停系统(有的时候叫微混系统)的传统燃油车
【 在 cdbdyx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下面的图ice是啥啊占比这么高?比亚迪dmi应该算phev还是hev里?毕竟不需要充电也能跑
--
FROM 111.199.186.*
1、关于优缺点的问题:
优点和缺点都是相对的,要放在同一个市场领域中做比较才有结果:
优点:
①在混动平台的各种架构中,DMi平台通过高效率零部件的多重组合+系统控制策略优化,成为了(混动汽车+燃油汽车)这个领域中节能效果最优的一个车系。
②在同层次节能水平的(混动汽车+燃油汽车)中,它是动力性能最高的一个车系。
③在同层次节能水平的混动车中,它做到了更低价;
在同层次节能水平的燃油车中,它做到了平价。
④在同层次动力性能水平的混动车中,它做到了更低价;
在同层次动力性能水平的燃油车中,它做到了更低价。
综述,
(1A). 第①点体现的是两点能力:
(1A-a). 对各项零部件的行业领先技术进行快速研发与成熟量产的能力;
(1A-b). 对混动系统进行准确标定、合理控制的优化能力,以充分实现发动机高效区与电机高效区的融合,从而使它们在车辆运行全工况区达到高覆盖率——这就意味着系统能量利用率的提高。
(1B). 第②、③、④点体现的是对供应链进行成本控制的能力,
尤其是在采用大量领先技术的同时,将系统成本控制到比其它同等技术企业更低的极限能力。
缺点:
如上分析所述,目前DMi系统是混动车型(HEV+MHEV+PHEV)领域中可以派出来作为替代燃油车型的典型代表;所以,从横向层面上来说,目前它是(节能汽车/混动汽车)这个领域中缺点最小的一个。
从纵向层面来说,它的缺点在于,各个关键零部件的节能潜力还有继续优化的空间,系统整体的低能耗效果,还可以从目前的业界最优做到更优。
几个还有提升空间的地方是:
研发更高功率密度的混动专用集成电机+更高放电倍率的电池,实现更大的能量回收效率(目前系统综合回收效率约65%);
采用更大容量的储能电池,减小发动机混驱模式在WLTC全工况区间的占比(目前占比约18%);
研发MAP高效区更宽广的发动机(>70%)、MAP高效区更宽广的集成电机(>90%区间占比>91%),从而在增大电池容量的同时,继续保持发动机高效区与电机高效区的全工况区高覆盖率。
以上3点改进,可以使DMi系统在不插电的情况下,将目前已经做到的(节能汽车/混动汽车)领域最低的能耗,下探到更低,从而在能耗、动力性能、成本价格3个方面进一步扩大对HEV与燃油车的比较优势。
2、关于专利围墙的问题:
①混动平台的拓扑结构与技术路线是透明的,DMi使用的只是其中一种很基础的路线。
基础路线是没有专利的,车企能做的只是针对该路线实现的技术细节,通过海量专利文件战术设置专利围墙——就如同丰田为它的THS混动平台设置了数千份专利围墙,DM混动平台也有400份以上的专利围墙。
②但是基础路线的实现路径很难被完全封堵得滴水不漏。仍以丰田的THS平台为例,即使有数千份专利围墙,还是被(吉利+科力远)给复制出了CHS平台。
所以DMi平台也是如此,只要某家车企有意愿,那么它就可以按照同样的拓扑结构(采取不同的实现路径)再复制出来一套相同原理的混动系统。
3、关于DMi平台外售、专利外售的问题:
如同在第1个问题中所提到的,DMi平台在(节能汽车/混动汽车)领域中所达到的的4点优势,其本质原因是(1A-a)、(1A-a)、(1B)这3项能力。
丰田、本田具备9分的(1A-a)能力,但是只量产了7分;
丰田、本田具备9分的(1A-b)能力,同时也量产了9分;
丰田、本田具备8分的(1B)能力,但是只量产了6分。
所以,就算放开外售,其它企业能够买到的也只是DMi这个平台中的各个零部件(或者相关专利),但是决定DMi平台领先优势的本质原因—— (1A-a)、(1A-a)、(1B)这3项核心能力,却是花钱也买不到的。
如果没有这3项能力,只是买到一堆零部件,那其它企业同样无法搭建起第二个在能耗、动力性能、成本价格3方面的比较优势可以等同于DMi的平台。
一句话,DMi平台的核心优势不在于它用了什么先进零部件(或者相关专利),而在于它能运用(1A-a)、(1A-a)、(1B)这3项能力,搭建出在能耗、动力性能、成本价格这3方面同时具备比较优势的平台。
仍以丰田为例,丰田THS平台的专利围墙已经设置20多年,这20多年以来,丰田曾经多次将THS平台相关专利授权/转让给通用汽车、福特汽车、东风汽车、广汽集团、吉利汽车等车企使用,但是结果呢?
结果是,虽然这些车企买到了专利,但是却没有任何一家能够复制出在能耗、动力性能、成本价格这3方面可与丰田THS媲美的第二个同样领先的平台。
零件能买到,专利能买到,但是核心能力买不到。
这就是领先平台之所以领先的原因。
所以,对于国内车企而言,最需要的不是买零件,也不是买专利,而是培育这3种内生核心能力。
只有这样,国内才有可能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具备同等优势的DMi平台,继而实现对丰田、本田以及欧美燃油车企的超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 xiaom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赞技术文章
: dmi这套有哪些缺点,有没有可能对国内其它厂家开放售卖总成或者技术专利?
:
: ...................
--
修改:FHWYSH FROM 140.207.23.*
FROM 140.207.23.*
干货很多啊,比亚迪能做出来,至少国内的技术路线扩散应该会逐渐展开的,这个谁也挡不住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1、关于优缺点的问题:
:
: 优点和缺点都是相对的,要放在同一个市场领域中做比较才有结果:
: ...................
--来自微水木3.5.5
--
FROM 123.246.106.*
还有所谓增程式和PHEV的界限,也会被市场模糊化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 ICE就是燃油车。
: 比亚迪DMi算PHEV,
: 所有的PHEV、HEV车型都是不需要充电就能跑,只是PHEV比HEV多了插电的补能途径,可以自由增加更多电驱动模式的比例。
: 车企可以轻易地将混动平台中的PHEV和HEV车型进行互换复制开发。
--
FROM 117.136.35.*
12V启停不能称作微混,事实上也没有厂家这么叫。
12V启停根本就连正常的发动机平顺启停都做不到,是个天生的残废技术。48V启停才能解决。
【 在 i925XE 的大作中提到: 】
:
: 那个图里的ICE应该包含了不带启停和带12V启停系统(有的时候叫微混系统)的传统燃油车
:
: 【 在 cdbdyx 的大作中提到: 】
: : 最下面的图ice是啥啊占比这么高?比亚迪dmi应该算phev还是hev里?毕竟不需要充电也能跑
--
FROM 117.136.35.*
从工信部及行业协会的规划层面,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提到的“PHEV”这个类型本身就是包括“增程式电动汽车”这个子类型的。
行业中对于各种新能源车型的定义来源是:
《GB 19596-2017 电动汽车术语》,
其中的描述是:
“增程式电动汽车”:一类串联构型的“纯电型插电式混动”。
按照中国国标定义,“增程式电动汽车”的英文名称是“All Electric Pange 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AER PHEV)。欧洲车企又把它称为“Range Extend Electric Vehicle”(REEV)。
所以,在中国国标管辖的市场范围内,增程式汽车(AER PHEV)只是属于插电混动汽车(PHEV)的一个子类。
【 在 coolfist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有所谓增程式和PHEV的界限,也会被市场模糊化
:
: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
--
修改:FHWYSH FROM 140.207.23.*
FROM 140.207.23.*
这条技术路线已经在逐渐扩散了,详见本系列第3篇帖子。
与(节能燃油汽车/HEV混动汽车)相比,DMi在能耗、动力性能、成本价格3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比较优势,DMi也是第一个在这3方面同时取得比较优势的平台,与3个方面的能力积累都有关。
只要投入足够资源,其它企业也能做出类似的混动平台,但要做到同样的优势则很难。
【 在 tgftgf163 的大作中提到: 】
: 干货很多啊,比亚迪能做出来,至少国内的技术路线扩散应该会逐渐展开的,这个谁也挡不住
: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 1、关于优缺点的问题:
: ...................
--
修改:FHWYSH FROM 122.97.222.*
FROM 140.207.23.*
有个问题,我觉得DMI应该是和f3DM一样的p1+p2啊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浅谈国内混动技术(1):四大混动企业的技术路线,及新玩家长城
:
: ☆
: ...................
--来自微水木3.5.8
--
修改:aircrane FROM 117.135.90.*
FROM 117.135.90.*
DMi是P1+P3结构,驱动电机通过单档减速器直接输出动力到车轮,绕过了P2构型的换挡拨叉顿挫隐患。
【 在 aircrane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个问题,我觉得DMI应该是和f3DM一样的p1+p2啊
: 【 在 FHWYSH 的大作中提到: 】
: : 浅谈国内混动技术(1):四大混动企业的技术路线,及新玩家长城
: ...................
--
FROM 140.207.23.*
